云南白药集团总部的合作(第2页)
“凌总,情怀不能当饭吃。”陈锐将平板推过来,屏幕上显示某同类项目月流水破千万,“游客要的是新鲜刺激,不是守着几棵老茶树发呆。”
林悦端着熬好的陈皮山楂茶进来,恰听见这番对话。她将茶盏分给众人,目光扫过陈锐:“陈经理喝过真正的古树茶吗?需要等芽头长到两叶一芯时手工采摘,杀青温度差半度都会影响回甘。您说的那些噱头,三天热度过后,茶农怎么办?”
陈锐噎住,转头看向凌峰:“凌总也是这个意思?”
茶室陷入僵局,窗外忽然传来布谷鸟的啼鸣。凌峰起身推开木窗,潮湿的草木气息涌入:“我父亲是护林员,小时候他总说‘树有树根,人有人心’。如果连我们都守不住这片茶山,以后孩子们只能从手机里看普洱茶树了。”
最终方案保留了茶山原貌,转而开发“茶农体验官”项目:游客可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古法制茶,用茶渣制作环保酵素,所得收益60%反哺茶农。陈锐虽仍有微词,但当看到首批体验者晒出的“在千年茶树下亲手制茶”朋友圈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才是可持续的生意。
【第四章:雪夜危机与破冰】
香格里拉项目遭遇的挑战更为严峻。
藏药谷海拔3500米,冬季暴雪常阻断交通。首批药浴体验房搭建时,藏族向导扎西突然带人围住施工队:“你们要砍的‘神树’,是祖辈用酥油供奉的圣物!”
林悦裹着羽绒服冲进雪地,高原反应让她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扎西手持转经筒,脸上沟壑被寒风吹得发红:“汉人姑娘,树根连着地脉,树死了,水就干了。”
“我们绝不会动圣树!”林悦解开背包,掏出红外相机拍摄的根系图,“您看,这些树根系交错成网,砍一棵都会引发塌方。我们计划在500米外种新苗,用三年时间引它们自然蔓延过来,这样既保护圣树,又能扩大药浴区规模。”
扎西眯起眼睛凑近屏幕,突然指向一处:“这里……是不是有温泉眼?”
林悦眼睛一亮。他们连夜修改方案,将新药浴区设计成环绕温泉的扇形,用木栈道连接圣树与体验区。扎西甚至主动提出教工人辨认雪莲、红景天等药材,条件是必须在体验区立藏汉双语解说牌,讲述神树传说。
暴雪夜,凌峰守着发电机给施工队煮姜茶,林悦蜷在睡袋里画新图纸。帐篷外,扎西哼着《格萨尔王传》,火星子从篝火堆里迸溅而出,像散落的星辰。
【第五章:共赢时刻的微光】
半年后,项目验收会上,陆明远亲自为凌峰、林悦佩戴哈达。
大理基地的扎染工坊里,白族阿妈们哼着“小河淌水”,将板蓝根染液泼向素布;普洱茶山的体验官们背着竹篓,指尖沾满新茶的清香;香格里拉药浴区,藏族孩童举着自制的草药香囊,用生涩的汉语向游客介绍“这是治头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