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祖父的“锦囊”·带铜药碾去演讲(第2页)
“老外可能听不懂《黄帝内经》里的‘阴阳五行’,”祖父看着她手里的药碾,声音慢慢的,像在讲一段老故事,“但他们看得懂这碾子上的岁月——三百年前,你太爷爷在乡下行医,就用它碾过救荒的草药,那时候兵荒马乱,缺医少药,他用这碾子碾过金银花、板蓝根,救了不少染了风寒的乡亲;后来我接过来,用它碾过当归、黄芪,给街坊邻里调理身子;现在,你用它碾过改良的红景天、山楂,帮老王他们调理慢性病。”
他顿了顿,指腹在碾槽里轻轻抹了一下,指尖沾了点细若尘埃的药粉。“这就是中医的生命力:能碾古方,也能碾新药;能治古人的病,也能应对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它不是死的物件,是活的见证。”
祖父从抽屉里拿出一条红绳,红得正艳,是他前几天特意让药童去巷口的老字号买的。他接过药碾,把红绳仔细系在木柄上,打了个结实的蝴蝶结:“我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带它去国外交流。那时候有个去法国讲学的机会,我连行李都收拾好了,临出发前碰到台风,船期改了,后来家里事忙,就没再成行。”
他把系好红绳的药碾递回给苏怀瑾,眼里有释然,也有期待:“现在你去了,要告诉他们:这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不是只能摆在那儿看的文物,是还在治病救人的工具。你看这碾槽里的当归香,是老顾的;之前碾山楂留下的酸甜气,是老王的。它碾过的每一味药,都连着活生生的人,连着他们变好的日子。”
祖父的声音轻下来,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中医的根扎在泥土里,扎在生活里,不是飘在天上的玄学,是能实实在在帮人解决问题的学问。你带着它,就像带着这些日子、这些人去——他们能懂的。”
苏怀瑾抱着铜药碾,忽然想起小时候邻居奶奶总说“苏老先生的药碾子有灵气”。有次邻居奶奶咳嗽得厉害,祖父用这药碾碾了川贝和雪梨,做成膏子给她,没几天咳嗽就好了。那时候她不懂什么叫“传承”,只知道爷爷推碾轮的“咕噜”声里,药香会漫满整个院子;知道那些被碾成粉末的草药,能让身边的人舒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