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373章 祖父的“拜师礼”·铜药碾的传承(第2页)
他示范着推了推碾轮,铜轮贴着铜槽转了半圈,发出轻微的“咕噜”声,像水滴落在石阶上。“碾薄荷要轻,力道重了,香味就顺着缝隙跑了;碾当归要慢,让油分慢慢渗出来,补血的力道才足。”祖父的目光落在小棠脸上,“每天碾一味药,记下药性,也记记自己的心思——要是哪天心里浮躁,碾出来的药粉肯定粗。”
小棠抱着药碾,忽然想起去年参加研学班时,祖父讲“铜药碾的传承”。那时她坐在台下,看着老人推碾轮碾黄芪,觉得那是很远的故事;现在药碾的冰凉贴着掌心,才懂这不是故事,是要接过来的日子。
“你们这代人,有我们没有的福气。”苏怀瑾从书架上取下三本《药材显微图谱》,递给他们时,翻开其中一页——当归的横切面显微图上,韧皮部的油室被红笔圈出,像一颗颗饱满的红豆。“传统认药看‘形色气味’,这是老祖宗的智慧;但显微镜能看到油室、石细胞,这是现代的佐证。”
她指着图谱上的油室:“当归能补血,是因为这些油室里的挥发油;黄芪能补气,是皮部的石细胞里藏着有效成分。每周交一篇《认药笔记》,既要写‘眼观当归断面油点密’,也要附显微照片记‘油室数量12个/视野’——把老经验和新方法捏在一起,才是你们该做的传承。”
大师兄翻开图谱,忽然笑了:“难怪上次认黄芪,师父说‘断面有白须的才道地’,原来那些白须就是石细胞聚集的地方。”
小棠把图谱按在胸口,药碾的铜面贴着胳膊,凉丝丝的却让人踏实。她悄悄对身边的二师兄说:“我要把每天碾的药都记下来,像写日记。今天碾薄荷,就写‘薄荷性凉,碾时要轻,香气能醒神’;明天碾当归,就记‘油点多的归头,补血最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