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387章 线下体验店·科技与传统的碰撞

河坊街的青石板被晨露浸得发亮,仁济堂体验店的木招牌刚被擦过,“仁济堂”三个字透着朱砂的润红。门推开时,风铃“叮铃”响了一声,混着飘进来的桂花甜香——体验店试营业第三天,门口已经排起了小队,有人举着手机拍招牌,镜头里还能框进墙角探出的紫苏叶。

进门左手边,两台Ai舌诊仪像两位安静的向导,屏幕亮着浅绿的“体质自测”界面。操作台上摆着塑封的拍照指南,正面是正确舌象(舌尖抵上颚、舌中展平),反面画着错误示范(用力伸舌导致舌体变形,像被捏住的小舌头)。穿牛仔外套的姑娘正按提示拍舌底,手机举得有点抖:“要拍到舌系带吗?”

“对,像这样稍微抬下巴。”负责引导的师兄弯下腰,帮她调整角度,“别紧张,就像平时伸舌头看牙齿有没有菜渣那样自然。”屏幕很快弹出进度条,30秒后跳出行字:“体质:轻度肝郁。特征:易烦躁、月经前乳房胀。建议:玫瑰花茶(加两颗枸杞)、按太冲穴(附定位图)。”

姑娘盯着报告笑出了声:“昨天刚和同事吵架,难怪觉得胸口堵——这机器比我妈还懂我!”旁边排队的阿姨凑过来看,指尖点着屏幕上的玫瑰花茶图片:“这个茶包你们有卖吗?我也想试试。”

右手边的木架上,祖父传下来的老铜药碾正“咕噜咕噜”转着。碾槽里铺着新收的薄荷,叶片上的绒毛还清晰可见。小棠推着碾轮,力道匀匀的,青绿色的薄荷渐渐碎成细粉,清清凉凉的香气漫开来,像把刚开封的薄荷糖。

“碾药要顺时针转,力道别忽轻忽重,不然药粉有的粗有的细。”她边推边说,碾轮碾过薄荷的“沙沙”声混着讲解,倒比街边的叫卖声更让人静气。穿汉服的小姑娘举着手机录视频,镜头怼着碾槽:“这声音比白噪音还舒服!”她把碾轮转动的“咕噜”声设成手机铃声时,小棠刚好碾完一槽,用竹刮子把薄荷粉刮进瓷碟:“要试试吗?轻轻推就行。”

小姑娘怯生生地握住碾轮,刚转半圈就笑了:“像在推石磨!比刷短视频有意思多了。”她妈妈在旁边拍照片,背景里的铜药碾泛着旧时光的暖黄,配文发了朋友圈:“在河坊街摸到了会转的老药碾,薄荷香能醒神。”

中间的互动展台最是热闹,像个藏着干货的药材博物馆。玻璃柜里并排放着两小堆枸杞:左边的亮得发红,像染了色;右边的暗红带点褶皱,蒂部还留着点白。标签上画着放大镜图标,写着“看颜色:硫磺枸杞亮得发假,真品带自然暗红”;旁边的土三七和正品三七更分明——土三七断面有圈黑纹,像给药块系了根黑绳,正品断面的菊花心像朵半开的白菊,标签画着鼻子:“闻气味:正品三七有淡淡土香,土三七带点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