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虚实相济·道显真形(第2页)

 吴仙的界心轻轻震颤,时空、动静之力悄然铺开,如一层既能承烟又能载石的膜,缓缓覆向虚实奇点。他探入虚界的虚核,那里的每一缕虚之力都在嘶——那些“必须绝对虚无”的根须底下,藏着一道被虚之力藏了六万年的“纳实纹”,纹路里刻满了对“虚中有实”的渴望,只是被“散实符”死死碾着,连一点实感都透不出;实界的实核里,每一寸实之力都在喘——那些“必须绝对凝实”的肌理深处,裹着一道被实之力埋了七万年的“引虚痕”,痕迹里满是对“实中有虚”的向往,只是被“凝虚咒”牢牢锁着,连一点虚韵都散不了。

 虚实翁忽然将半烟半石的手掌按在奇点裂隙处,裂隙里的灰蒙竟稍稍淡了淡:“你看这‘凝虚石’,虽快透明了,却在虚烟里养出了‘烟裹石’的韵;那‘散实雾’,虽被压着,却在实石里结出了‘石含烟’的理。虚与实本就不是对头,就像墨要晕染,需得宣纸来承;声要传远,需得空气来载——虚是实的魂,实是虚的体,少了谁,都是道之空壳。”

 吴仙点头,界心的力量骤然流转。他没有去硬撼“散实符”与“凝虚咒”,而是将时空、动静之力化作无数细如飞絮的光,顺着虚核的“纳实纹”渗进去,顺着实核的“引虚痕”漫上去。那些被压制了数万年的纹路像是找到了归处,瞬间活了过来,“凝虚石”的凹痕里渗出沉稳的实息,“散实雾”的气团忽然向外扩了半分。

 虚界的淡青烟猛地一顿。

 第一缕虚之力没有再疯狂消散,而是绕着“凝虚石”旋出个半飘半凝的环,环心是实石的沉,环边是虚烟的轻,飘不脱石之根,凝不滞烟之逸,相缠处漫出片既能载空灵又能容沉实的域。

 实界的赭褐石忽然一松。

 第一块实石没有再顽固凝实,而是对着虚烟舒展成半硬半柔的丘,丘底是虚烟的软,丘上是实石的硬,硬不阻烟之飘,柔不溃石之坚,相接处升起团既能纳沉实又能载空灵的气。

 奇妙的变化在混元珠里悄然发生。虚侧的淡青烟不再试图蚀空实石,而是顺着石纹的沟壑流淌,烟过处,石纹生出温润的光泽,却不崩解;实侧的赭褐石不再抗拒虚烟,而是循着烟飘的轨迹延展,石突处,烟团凝成剔透的烟珠,却不僵死。那道灰蒙的裂隙渐渐被半虚半实的光填满,光里既有烟的飘,又有石的沉,像是被生生掏空的道骨,正一点点重新长出血肉。

 虚实翁伸手抚过重新合二为一的混元珠,先前的烟与石已化作一枚半青半褐的轮,青处流转着虚的灵,褐处沉淀着实的稳,轮转时,青里渗褐,便有了扎根的实;褐里含青,便有了舒展的虚,竟生出“虚中生实方为真虚,实中含虚方为真实”的妙理。

 “原来虚是实的影,实是虚的形。”虚实翁取过轮边凝结的一颗半烟半石的珠,珠体里烟与石相互缠绕,烟不散,石不僵,“六万年来,虚界总算敢认自己需要实的承载,实界也总算敢认自己需要虚的灵动——虚中藏实才是真虚,实中含虚才是真实,本就是虚与实相拥着,才成了道最根本的形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