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阴阳相济·道化生息(第2页)
吴仙的界心轻轻鸣响,时空、动静、虚实之力悄然铺开,如一层既能承寒雾、又能载火焰的膜,缓缓覆向阴阳奇点。他探入阴界的阴核,那里的每一缕极阴之力都在缩——那些“必须绝对沉寒”的根须底下,藏着一道被阴之力藏了四万年的“纳阳纹”,纹路里刻满了对“寒中含暖”的渴望,只是被“锁阳咒”死死冻着,连一丝阳气都透不进;阳界的阳核里,每一寸极阳之力都在跳——那些“必须绝对炽烈”的肌理深处,裹着一道被阳之力埋了五万年的“引阴痕”,痕迹里满是对“热中含凉”的向往,只是被“灭阴符”牢牢灼着,连一丝阴气都渗不进。
阴阳生忽然将半雾半焰的手掌按在奇点裂痕处,裂痕里的虚无竟稍稍退了退:“你看这‘暖阳珠’,虽被冻着,却在寒雾里养出了‘雾裹焰’的韵;那‘寒月晶’,虽被烧着,却在火焰里结出了‘焰含雾’的理。阴与阳本就不是死敌,就像白昼要升,需得黑夜来蓄能;寒梅要开,需得冬雪来滋养——阳是阴的发,阴是阳的蓄,少了谁,都是道之枯槁。”
吴仙点头,界心的力量骤然流转。他没有去硬撼“锁阳咒”与“灭阴符”,而是将时空、动静、虚实之力化作无数细如游丝的光,顺着阴核的“纳阳纹”钻进去,顺着阳核的“引阴痕”缠上去。那些被压制了数万年的纹路像是找到了出口,瞬间活了过来,“暖阳珠”的薄冰裂开细缝,渗出温润的阳气;“寒月晶”的裂纹里飘出清凉的阴气,焰芯忽然低了半寸。
阴界的玄黑寒雾猛地一柔。
第一缕阴之力没有再疯狂冻结,而是绕着“暖阳珠”旋出个半寒半暖的涡,涡心是阳焰的暖,涡边是阴雾的寒,寒不熄焰之热,暖不融雾之凉,相缠处漫出片既能载敛藏又能容生发的域。
阳界的赤红火焰忽然一缓。
第一簇阳之力没有再顽固灼烧,而是对着寒雾舒展成半炽半凉的环,环底是阴雾的凉,环上是阳焰的炽,炽不焚雾之寒,凉不熄焰之暖,相接处升起团既能纳生发又能载敛藏的气。
奇妙的变化在太极卵里悄然发生。阴侧的寒雾不再试图冰封火焰,而是顺着焰芯的纹路流淌,雾过处,焰芯生出温润的光晕,却不熄灭;阳侧的火焰不再抗拒寒雾,而是循着雾丝的轨迹延展,焰过处,雾丝凝成剔透的雾珠,却不僵死。那道虚无的裂痕渐渐被半阴半阳的光填满,光里既有雾的寒,又有焰的暖,像是被生生扯断的道之脉络,正一点点重新接拢。
阴阳生伸手抚过重新合二为一的太极卵,先前的雾与焰已化作一枚半黑半红的轮,黑处流转着阴的敛,红处沉淀着阳的发,轮转时,黑里渗红,便有了生发的暖;红里含黑,便有了敛藏的凉,竟生出“阴中生阳方为真阴,阳中含阴方为真阳”的妙道。
“原来阴是阳的影,阳是阴的形。”阴阳生取过轮边凝结的一滴半雾半焰的露,露体里雾与焰相互缠绕,雾不寒,焰不灼,“四万年来,阴界总算敢认自己需要阳的生发,阳界也总算敢认自己需要阴的敛藏——阴中藏阳才是真阴,阳中含阴才是真阳,本就是阴与阳相拥着,才成了道最本源的化生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