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8900亿光年辽西的桃苏

第265章 我们本可以不必如此仇恨彼此(第2页)

 

吉田茂暗自庆幸:"不愧是'神族'比我们的外交官还会打太极!"

 

对内,用"神族超然"身份规避政治站队,既保持影响力,又避免被任何派系绑架。

 

对外,通过模糊表态让各方都能"脑补"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最大化皇室的外交缓冲价值。

 

终极目标让倭国社会意识到——真正的"现人神"不需要参与党争,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秩序的基石。

 

右翼无法利用他煽动反华情绪,因为他的立场"不可控"。

 

左翼无法将他包装成"亲中象征",因为他的态度"不承诺"。

 

政府反而因他的沉默获得操作空间,外交政策不再被舆论绑架。

 

或许,这就是"神族"的智慧——不直接干预人间纷争,却能以"不作为"重塑游戏规则。

 

吉田茂的女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论点,“也许俊仁亲王,他平等的爱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呢?毕竟神都是博爱的,就像上帝一样。所以他给红十字会捐款,是因为他看见有人因为战争受害而感到难过。爸爸,你想想你跟他接触这么多次,他没有一次逼你做过什么事吧?”

吉田茂想了想点点头,“所以他去举报服部那一帮人是为了救我。”

 

吉田茂的女儿听到这话顿时茅塞顿开,“对呀,爸爸,你要是死了,这帮人上台,也许战争又要开始了。”

 

吉田茂女儿提出:"也许俊仁亲王平等地爱着世界上所有的人,就像上帝一样。"这句话看似简单,却直接击穿了战后倭国政治的底层逻辑:

 

右翼将天皇/皇室工具化为"民族象征",用仇恨(反共、仇中)凝聚支持。

 

左翼将俊仁塑造为"亲中英雄",试图利用他的影响力推动外交转向。

 

普通人在民族主义叙事中非黑即白——要么"亲美反共",要么"反美亲中"。

 

但俊仁的存在打破了这种二元对立:

 

他给红十字会捐款,不是因为支持某个政权,而是单纯怜悯战争受害者。

 

他举报服部卓四郎,不是为了打击右翼,而是为了保护吉田茂(以及背后的和平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