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新干线风暴(1)(第2页)
十河信二力主建设新干线的计划,受到来自各方人士的反对和嘲讽,许多学者认为铁路建设是“夕阳产业”,已不能适应未来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更有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如东京大学的今野源八郎,着名作家阿川弘之等人,干脆把新干线计划比作“战舰大和号第二”,认为新干线与二战时耗费巨资造成但未来得及放一炮一弹便被美军鱼雷炸沉的“大和”号战列舰一样,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毫无价值。雍仁也和外面的众多人士一样认为那个什么新干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还劝俊仁,“那老头估计老年痴呆了,你可千万别像我当年迷信北一辉的理论一样被这老头的忽悠给骗了!”
雍仁亲王的态度转变很有意思。从1938年见证亚细亚号的技术潜力,到1950年代认为新干线不切实际,反映出战后日本经济困境下保守心态的蔓延。
1950年代铁路现实:
指标 日本国铁现状 十河目标 差距
最高时速 45k\/h(东海道线) 200k\/h ↑344%
轨道技术 有砟轨道(碎石基) 无砟轨道 需彻底革命
动力系统 蒸汽\/柴油机车 未知(幻想?) 黑科技需求
学界嘲讽暴击:
今野源八郎(东大教授):
“投万亿修铁路?不如多造丰田卡车!”
阿川弘之(作家):
“第二个‘大和号’!未发车即报废!”
2. 雍仁亲王的“亚细亚号记忆”——从惊艳到质疑
1935年满洲体验:
亚细亚号成就:
时速130k(当时世界纪录)
致命缺陷:
内燃机车头重达120吨 → 钢轨月损率3%
十河信二野望:
“200公里?那得造火箭绑车头!”
十河信二饱受质疑,就在这时突然来了个支持他的还是真神族,怎能不让十河信二感动?
俊仁却直接了当的问道:“我们那里的高速铁路时速3000公里用的是激光推进光是铁路的造价就花了320万!但是我们那里的汇率和地球是不一样的,我们那里一块钱等于100万亿日元,你这里的铁路预算报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