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智囊密议,未雨绸缪(第3页)
在姿态上,既不能因新败而卑躬屈膝,也不能因急于求援而失了分寸。”
徐庶也点头道:
“正是。来使若至,当由主公亲自接见,以示尊重。
言谈之间,当由孔明与子明主导,阐明利害。
关、张二位将军亦当在侧,展示我军威仪。
务必使来使感受到我军虽处困境,却军心未散,斗志犹存。”
我们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共识。
“那么,具体应对之策……”
我看向孔明,示意他继续。
我知道,在公开层面,由孔明来主导具体的应对方案,更符合他目前的身份和职责。
孔明略一沉吟,道:
“若来使至,可先由主公表达抗曹决心与对联合之期望。
随后,亮当详陈曹操南下之弊(如水土不服、粮草不济、后方不稳等),再论孙刘联合之利(长江天险、人心向背、我军牵制等)。
子明可从荆州内部人心、地理形势等方面加以补充,并暗示我等并非全无后手(此处可略作模糊,增加对方信心)。
元直则可从旁策应,观察来使反应,相机进言。”
“善!”我与元直齐声应道。
孔明的安排,条理清晰,分工明确,既突出了重点,也考虑到了细节。
他提及的“暗示我等并非全无后手”,更是与我不谋而合。
虽然我不能暴露玄镜台和那些暗中保存的实力,但适当释放一些模糊的信号,让江东使者感觉到我们比表面看起来更有底蕴,无疑会增加我们谈判的筹码。
我的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通过这场密议,我们三人
——刘备集团公开层面的核心智囊
——已经就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江东使者,达成了高度一致的策略。
这为接下来迎接鲁肃,并最终促成孙刘联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看着桌上跳动的灯火,它们驱散了屋内的黑暗,却无法照亮屋外那沉沉的夜幕和未卜的前路。
这场密议,只是我们在惊涛骇浪中迈出的一小步。
真正的考验,还在等待着我们。
“好,此事便如此议定。”
我站起身,
“事不宜迟,明日我等需尽快将此议禀报主公,使其心中有数。
同时,亦需约束军士,整顿军容,切不可在江东使者面前,显得过于颓丧。”
“子明所言极是。”
孔明与元直也相继起身。
我们三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面对危局的冷静与决心。
未雨绸缪,智囊密议。
现在,只待那江东的来客,踏上这片风雨飘摇的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