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锋芒初露,江畔观操(第3页)

 协同配合意味着良好的指挥体系和训练水平,而熟悉水文则是在长江这种复杂水域作战的关键优势。

 看来周瑜确实是个内行,抓住了水军建设的核心。

 “听闻公瑾都督麾下,有一支精锐,号称‘锦帆卫’,不知……”

 我话未说完,便适时打住,露出一副好奇又不敢深问的表情。

 鲁肃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又恢复了温和:

 “呵呵,子明先生消息灵通。

 ‘锦帆卫’确是我军精锐中的精锐,乃都督亲手调教,多由擅长水性、武艺高强的勇士组成,装备精良,行动迅捷,常担负突袭、侦察、护卫等特殊任务。

 不过,其具体编制与行动,乃军中机密,肃亦不甚了了。”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承认了锦帆卫的存在和重要性,又巧妙地回避了核心信息。

 我微笑着点头:“原来如此,是昭冒昧了。”

 心中却暗忖:锦帆卫,听起来像是后世的特种部队或海军陆战队雏形。

 这支力量,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很可能会扮演奇兵的角色。玄镜台需要重点关注。

 马车渐渐驶离了柴桑城的繁华区域,周遭的景象也随之变得肃杀起来。

 道路两旁的巡逻兵士明显增多,甲胄鲜明,目光警惕。不时有快马信使擦身而过,卷起一阵烟尘。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紧张气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越靠近江边,这种感觉越是强烈。

 远远地,已经能听到隐约传来的操练号子声,以及江水拍岸的涛声。

 道路开始变得泥泞,车轮碾过,留下深深的辙印。

 显然,这里是军用物资和人员频繁通行的区域。

 前方出现了一道坚固的木质寨墙,箭楼高耸,旗帜飘扬。

 寨门紧闭,守卫森严。

 我们的马车在寨门前停下,鲁肃出示了腰牌和一份手令,守门军官仔细核验后,才沉重地拉开了寨门。

 进入寨门,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庞大得超乎我想象的水军基地。

 无数的营帐沿着江岸铺展开去,旌旗林立,刀枪如林。

 宽阔的校场上,有步兵正在操练阵列,呐喊声此起彼伏。

 更远处,靠近江边的区域,则是一排排巨大的船坞和停泊区,桅杆如林,各式各样的战船密密麻麻地停靠在岸边,仿佛蛰伏的巨兽。

 一股浓烈的铁血气息和水腥味混合在一起,扑面而来。

 鲁肃指着远处江面上正在往来的船只说道:

 “今日操练的主要是外围水域的协同巡防,以及一些基础的驾船和攻防演练。核心区域的演练,则需视都督安排。”

 我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些正在进行操练的士卒。

 他们大多身材精悍,皮肤黝黑,显然是常年在江上风吹日晒。

 队列虽然不如我麾下经过现代方法训练的士兵那般整齐划一,但也透着一股彪悍之气。

 船只的操作也颇为熟练,进退有据。

 “公瑾治军,果然名不虚传。”

 我由衷地赞叹了一句。

 这并非完全是客套话。

 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眼前的江东水军,无疑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强大力量。

 尤其是考虑到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刚刚吞并荆州、士气正盛、号称八十万(实则二三十万)的曹操大军,这份从容和秩序,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然而,我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这些表面的强大上。

 我在观察他们的装备细节,船只的保养状况,士兵的精神状态(是真正的昂扬还是强作镇定),指挥官的口令传递效率……

 玄镜台的情报网络固然强大,但很多细节,只有亲眼所见,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这支水军,将是孙刘联盟对抗曹操的基石。

 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命运。

 周瑜让我来看,是想展示肌肉,坚定我(代表刘备)联合抗曹的决心,同时也是在考量我。

 而我来看,则是要透过这层肌肉,看清它的骨骼与脉络,找到它的优势,也洞悉它可能存在的弱点。

 江风猎猎,吹动着我的衣袍。远方的江面上,战船往来,水花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