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波澜暗起,各怀心思(第2页)

 于是,在周瑜的亲自陪同下,我与鲁肃一同离开了这片喧嚣的观操台。

 身后,似乎还能感受到那道灼热而不甘的目光。

 回驿馆的路上,周瑜绝口不提刚才的比试风波,

 只是随意地谈论着江东的风物人情,偶尔问及一些荆襄的局势,

 言语间滴水不漏,既显得亲切,又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但我知道,刚才那场短暂的冲突,已经在平静的江面上,投下了一圈圈无形的涟漪。

 回到驿馆那略显简陋却足够安静的房间时,江上冰冷的风似乎还残留在我的发梢眉间,

 带着水气的潮湿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那位弓腰郡主的、带着野性和骄傲的气息。

 孙尚香……这个名字,以及与之相伴的那道弓腰丽影,此刻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烙印。

 英气逼人,技艺不凡,性情刚烈如火,骄傲而又带着几分未经打磨的鲁莽。

 这是一个与我所接触过的所有女性都截然不同的存在。

 她不像糜贞那般温婉坚韧,于无声处支撑大局;

 不像蔡琰那般才情卓绝,心思细腻通透;

 更不像貂蝉(锦瑟)那般,在风尘与暗影中涅盘,冷静而致命。

 孙尚香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是一柄出鞘的利刃,耀眼夺目,却也容易伤人伤己。

 今日之事,看似因意外而起,实则也暴露了她性格中的弱点

 ——过于好胜,受不得激,容易冲动行事。

 那锦帆快船上的技艺固然令人惊叹,

 但她在追求极限操作时的冒险,以及面对质疑时的激烈反应,

 都显示出她还需要更多的磨砺。

 我之前那番关于“训练安全”和“风险控制”的言论,并非仅仅是为了应对她的挑衅,

 其中也确实蕴含着我内心深处的一些真实想法。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大战面前,

 单纯的血勇固然可贵,但如何更有效地保存力量,才是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

 只是,我这番或许过于“超前”的理念,显然触碰到了这位郡主的逆鳞。

 她将其解读为对江东武勇精神的否定,对我个人的挑衅则更是直接上升到了人格侮辱的层面。

 最后那场未成的比试,与其说是技痒,不如说是她急于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

 来证明自己、扞卫江东的尊严,以及洗刷落水被救(尤其还是被我这个“外人”以那种方式救起)所带来的羞耻感。

 我揉了揉眉心。

 这位孙郡主,绝不仅仅是一个刁蛮任性的贵族少女那么简单。

 她是孙权的亲妹妹,深受宠爱,在江东军中亦有不小的名声。

 她的态度,她的好恶,虽然未必能直接左右孙权的最终决策,但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

 今日这场冲突,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续影响?

 她的出现,无疑给我的江东之行,增添了更多的变数。

 我原本计划中,对她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其身份可能带来的政治价值,但现在看来,她本人的性格和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未知因素。

 关上房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我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柴桑城模糊的夜色轮廓,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反射着月光的江面,久久无言。

 玄镜台关于她的情报,需要补充和深化了。

 不仅仅是她的爱好、日常活动,更要深入分析她的性格弱点、真正在意的人和事。

 周瑜的态度,变得更加难以捉摸了。

 他最后阻止了比试,看似是在维护我这个“客人”,但也可能是不希望事态扩大,影响他掌控局面。

 他对我展现出的“能力”

 ——无论是水中救人的身手,还是与孙尚香辩论时的冷静与逻辑,甚至是我提出的那些关于水战训练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