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参军视事,暗藏机锋(第3页)

而是迫在眉睫,甚至可能关系到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最终走向的关键一步!

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我必须尽快将指令传递出去,而且必须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这不仅是对玄镜台、格物工坊和糜氏商路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我自己掌控全局、协调各方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子明?”

一个声音将我从沉思中拉回。

我抬起头,发现周瑜正看着我,眼神中带着一丝探寻。帐内众人的目光,也再次聚焦到我的身上。

“都督有何吩咐?”我迅速收敛心神,平静地回应。

周瑜嘴角微扬,似乎对我刚才的走神并未在意,又或者,他早已洞悉,只是不动声色。

他缓缓道:

“子明初任参军,今日所议,皆为军务之常。

不知以子明之见,我江东水师备战,可还有何疏漏之处?

或是有何高见,不妨畅言。”

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考较,也是一个陷阱。

说得太多,容易暴露我的底细和真实意图;

说得太少,又显得我这个“参军”名不副实。

我略一沉吟,站起身,对着周瑜和帐内众人拱手道:

“都督与诸位将军励精图治,水师备战已然井井有条,昭初来乍到,不敢妄言。

只是方才听闻军械司提及火箭引火之物储备不易,且风向不定,实战效用或受影响。

昭在乡野之时,曾闻一种土法炼制之‘火油膏’,附着力强,遇水难灭,不知可否一试?

或可弥补火箭之不足,以为备用。”

我这番话,说得极为谨慎。

只提了“火油膏”,对其具体成分和威力含糊其辞,

将其归结为“土法”,降低其技术敏感度,并且只定位为“备用”,

避免引起过度的关注和警惕。

同时,这也是在为将来拿出“九阳引火膏”做一点微不足道的铺垫。

周瑜听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了军械司的官员。

那官员面露难色,答道:

“世间引火之物众多,然大多易得也易灭。

陆参军所言之‘火油膏’,下官未曾听闻,恐……需实物验证方知其效。”

“嗯。”

周瑜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转向我,

“子明既有此闻,若能觅得此物,或其炼制之法,不妨呈报都督府,若确有奇效,亦算一功。”

“谨遵都督钧令。”我再次拱手,坐回原位。

我知道,我的初步试探已经完成。

周瑜并未深究,但也留下了验证的口子。

这已经足够了。

我的主要目的,并非立刻推销我的“秘密武器”,而是通过参与这次会议,确认启动格物工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会议继续进行,讨论着更为具体的布防细节和粮草转运路线。

我的心思,却已经飞到了长江对岸,飞到了夏口那座不起眼的工坊之中。

密令必须发出,刻不容缓。

这江东参军的身份,是舞台,也是枷锁。

我必须在这舞台之上,带着无形的枷锁,跳出一支决定命运的舞蹈。

暗藏的机锋,已然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