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江东静待,只欠东风(第2页)

 尤其是前线的临时囤积点,

 为了保障大军作战,往往会临时征用一些民用仓库或者修筑简易的囤积设施,管理上相对不如核心军库那么严密。

 一个计划的雏形,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我可以借着“参军”的职责,主动请缨,前往未来的主战场

 ——赤壁附近区域,巡查前线后勤准备情况。

 这既符合我的身份,也能名正言顺地接近目标区域。

 在此过程中,我可以“发现”一些管理上的疏漏,或者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比如建议征用某个位置偏僻、看似不起眼的废弃河湾或者临江的旧仓库,

 用以“囤积部分不常用的备用物资”或“临时堆放回收的战损器械”,以减轻主要仓库的压力。

 只要理由充分,程序合规,周瑜或许不会太过在意这种“细枝末节”。

 一旦这个地点被“合法”地纳入后勤体系,哪怕只是名义上归我协调管理,

 我便可以安排玄镜台的人手,以“民夫”或“辅兵”的身份渗透进去,暗中加固、改造,

 将其变成一个绝密的保险库。

 等到“顺风”号抵达预定水域,再通过糜氏商路和玄镜台早已布下的水上接应网络,

 将那批“雷霆”神不知鬼不觉地转运上岸,送入这个伪装好的据点。

 整个计划环环相扣,每一步都需要精准的计算和完美的执行。

 选择地点要巧妙,理由要无懈可击,人员渗透要隐秘,转运过程要万无一失。

 这其中的难度,丝毫不亚于研发“雷霆”本身。

 我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计划再次推演了几遍,尽量找出可能的疏漏。

 看来,过几日,我便要向周瑜或者孙权,主动提出“视察前线”的请求了。

 解决了储存的问题,下一个关键,便是如何使用。

 这批“九阳引火膏”和“霹雳子”,是我为赤壁之战准备的撒手锏,是常规火攻手段的威力加强版。

 它们必须用在最关键的时刻,最关键的目标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一举奠定胜局,

 甚至,改变这场战争的某些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