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凤雏落荆南,慧眼识奇才(第3页)

 

我需要的是一种更巧妙、更隐蔽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将庞统推到刘备和诸葛亮的视线之中,让他们“自己”发现这颗蒙尘的明珠。

 

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中快速盘算着几种方案。

 

方案一:通过鲁肃。

 

鲁肃与庞统有过接触,且与诸葛亮关系良好。

 

我可以找机会在与鲁肃的“闲聊”中,貌似不经意地提及荆南人才济济,

 

但也可能存在遗珠之憾,比如某些才华出众之士因不被理解而屈居下僚,

 

并“无意”中透露出一两件庞统在耒阳“醉卧理事”的趣闻轶事。

 

以鲁肃的政治敏感度和对人才的重视,他很可能会将此信息传递给诸葛亮。

 

方案二:制造“事件”。

 

指示玄镜台在耒阳县境内,策划一个不大不小、相对棘手,但又不至于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比如一场突发的瘟疫谣言、一次小规模的山民滋扰、或者一桩牵涉较广的疑难案件),

 

将当地官府逼到必须拿出非常规手段才能解决的境地。

 

然后确保庞统在此事件中展现出的非凡才能和解决方案,能够通过正常渠道传入公安,引起高层注意。

 

方案三:匿名推荐信。

 

模仿某个荆襄宿儒或隐士的笔迹(玄镜台有专门模仿笔迹的高手),

 

写一封措辞恳切、高度评价庞统才干的推荐信,设法呈递给刘备或诸葛亮。

 

信中只谈才华,不提具体官职,避免指向性过于明显。

 

权衡再三,我认为方案一和方案二结合使用,效果可能最好,也最不容易留下痕迹。

 

鲁肃作为中间人,可以起到“官方认证”的作用;

 

而一个具体的“事件”,则能提供实实在在的证据,让庞统的才华无可辩驳地展现出来。

 

主意已定,我立刻通过玄镜台的密令系统,向相关的节点下达了指令。

 

一方面,密切关注鲁肃的动向,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闲聊”;

 

另一方面,指示耒阳的联络点,开始着手策划一个合适的“事件”,

 

务必做到天衣无缝,既能突出庞统的能力,又不能暴露任何人为操纵的痕迹。

 

做完这一切,我抬头望向窗外,公安城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宁静而充满生机。

 

但我知道,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正在涌动。

 

凤雏啊凤雏,你的舞台,绝不该只是一个小小的耒阳。

 

且让你再“醉卧”些时日,待我为你搭好梯子,看你如何一飞冲天,搅动这荆襄风云!

 

而我陆昭,将继续隐于幕后,微笑着,看着这盘棋,按照我的意愿,一步步走向既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