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奇兵突袭,计取永安
船队抵达鱼复(即后世的白帝城)外围水域时,战事正酣,却也陷入了胶着。
永安城,这座扼守长江三峡入口的雄关,远比想象中更为坚固。
守将乃是刘璋麾下的老将严颜,治军严谨,且城池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刘备军的主力,由张飞、赵云等将轮番攻打,数日下来,损兵折将不在少数,却始终难以撼动城池分毫。
尤其是在水路方面,严颜布置了重重障碍和强弓硬弩,封锁了江面,使得荆州水军的优势难以发挥。
连日的阴雨更是让道路泥泞,大型攻城器械的运输和使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我站在旗舰的船头,用望远镜(经过伪装,外表看起来更像某种特制的测距仪或观星筒)仔细观察着远处的战场。
硝烟弥漫,喊杀声隐隐传来,江面上漂浮着断裂的箭矢和破碎的船板。
刘备军的士气,明显因为连日的受挫而有些低落。
诸葛亮站在我身旁不远处,眉头微蹙,羽扇轻摇的频率也比平时快了几分。
显然,永安这座坚城,成为了西进道路上第一个硬骨头,
若不能尽快拿下,不仅会延误整个入川的战略进程,更会打击初战的锐气。
“子明,依你之见,这永安城,症结何在?”
诸葛亮忽然转头问我,目光锐利,似乎想从我这个“旁观者”眼中,得到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
这几天,我并未闲着。
玄镜台的情报早已通过秘密渠道送达,结合我连日的观察,对永安城的防御体系已经有了相当精准的了解。
我放下望远镜,沉吟片刻,故作思考状,然后指着远处被江水环绕的城墙一角说道:
“孔明先生,昭连日观察,发现永安城防守虽固,然其西南角临江处,
似有一段城墙相对低矮,且守备兵力较他处薄弱。
更关键的是,据本地渔民私下所言(将情报来源伪装成民间信息),
那段江面之下,水流湍急,暗礁颇多,寻常船只难以靠近,故守军或许因此而疏于防范。
然若有精擅水性、船小灵活之士,于特定时辰(暗示掌握水文规律),或许能觅得路径,潜近城下。”
我的这番话,九分真一分假。
那处防御弱点和水文特点,确实是玄镜台探测分析的结果,而非什么“渔民所言”。
但我必须将其包装得合情合理,符合我一个“江东参军”兼“地理爱好者”的身份。
诸葛亮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转向身边的赵云:“子龙,你领水军多次试探,西南角情况如何?”
赵云面容沉静,抱拳道:
“回军师,陆参军所言不差。
西南角城墙确较他处稍矮,江面看似平静,实则水下复杂,
我军楼船难以抵近,强攻损失必大,故之前未将其作为主攻方向。”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再次回到我身上:“子明继续说。”
“昭以为,强攻不可取,或可考虑奇袭。”
我继续说道,“若能于夜间,遣一支精锐小队,乘善操之舟,避开暗礁,潜至西南角城下,
或攀爬,或用特殊器械(暗示可能有类似飞爪的工具),袭杀守军,夺占一小段城墙,举火为号。
届时,主力大军再从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同时分兵响应城内信号,水陆并进,或可一举破城!”
这便是我根据情报制定的核心计划:利用信息差,进行一次精准的特种作战式突袭。
诸葛亮听完,陷入了沉思。
羽扇停止了摇动,目光在我和地图之间来回移动。
这个计划,风险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