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临别赠言,暗藏玄机(第2页)

 我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娓娓道来,将“江东参军”的职责和“联盟大义”放在首位。

 保护荆州侧翼安全,这对于刚刚在荆南立足的刘备集团来说,无疑是头等大事,他没有理由反对。

 果然,刘备听完,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竟有此事?曹贼果然亡我之心不死!如此说来,荆州防务确实不可不察。

 子明身为江东参军,受命于吴侯,巡查北境,亦是应有之义。”

 他看向诸葛亮,寻求意见:“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片刻,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要将我心底的秘密都看穿。

 我坦然迎接着他的注视,心中早已将应对之策推演了无数遍。

 我知道,他必然会有所怀疑,但我的理由无懈可击。

 “子明将军所言,确系关乎联盟安危之大事。”

 诸葛亮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静,

 “只是,我军西征方略已定,子明将军麾下兵精粮足,此时离去,于我军攻取梓潼,略有影响。”

 他话锋一转,看似在惋惜,实则是在试探我离开的真实意图和决心。

 我立刻接口道:

 “军师所虑极是。昭亦深感遗憾。

 然荆州乃我孙刘联盟根本所在,若有闪失,则西征大业亦成空中楼阁。

 两相权衡,孰轻孰重,昭不敢不察。

 且玄德公帐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区区梓潼,定能手到擒来。

 昭只盼能早日稳定北境局势,再回军中,为玄德公效力。”

 我的语气诚恳,姿态放得很低,既强调了荆州防务的重要性,又恭维了刘备集团的实力,

 让他们难以再以“需要兵力”为由强留。

 诸葛亮羽扇轻摇,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

 他知道,以“江东参军”和“吴侯密令”为由,

 加上合情合理的“防备曹操”的战略考量,他确实找不到强行阻止我的理由。

 尤其是我之前协助攻取永安、智取江州,功劳卓着,

 此时若强行挽留,反而显得气量狭小,甚至可能引起孙权方面的不快。

 “既然如此,”诸葛亮终于开口,语气中听不出太多情绪,

 “子明将军以大局为重,亮亦无话可说。只是,荆北路途遥远,山川险阻,将军此行,务必多加小心。”

 “多谢军师挂怀。”

 我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但脸上并未显露分毫,依旧保持着恭谨,

 “昭定当谨慎行事。”

 “子明啊,”

 刘备叹了口气,上前一步,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

 “此去路途艰险,定要保重身体。

 荆州之事,便拜托你了。

 待你稳定北境,务必早日归来,我们还等着与你共取西川,匡扶汉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