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潜龙入渊,初探南郑(第2页)
“张鲁久在汉中,不思进取,城墙虽高,却多有年久失修之处。
守军看似数量不少,多为五斗米教徒组成,号称‘鬼卒’,平日里受教义约束,颇为顺从,
但真正的战阵之能,据我们观察,远不如中原或江东的精锐部队。
其战斗意志更多依赖于宗教狂热和对祭酒们的盲从,一旦核心指挥被打乱,极易溃散。”
“五斗米教的统治根基,在于其遍布城乡的‘治’,以及那些被称为‘祭酒’的各级神职人员。”
徐庶接过话头,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
“他们以符水、祷告为人治病,收取五斗米,聚拢信徒,形成了一个独立于朝廷法度之外的社会体系。
在汉中,张鲁与其说是一个太守,不如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领袖。
百姓对其敬畏有加,这既是他的力量来源,也是他的弱点所在。”
我静静地听着,目光扫过地图,脑海中将玄镜台传来的文字情报与石秀的口述、以及地图上的标注一一对应。
这几日,通过潜伏在城郊的玄镜台暗桩传回的零星信息,我对南郑的氛围有了一些更直观的感受。
这座城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安静。
一种不同于战乱地区萧条死寂的安静,也不同于繁华都市喧嚣落幕后的宁静。
那是一种仿佛被某种无形力量规训过的、带着压抑感的秩序井然。
街道上往来的行人,许多都穿着朴素的衣服,神情肃穆,少有喧哗。
偶尔能看到一些身着特殊服饰(或许是祭酒或其从属)的人走过,路人无不恭敬避让。
城中似乎随处可见悬挂着的符箓,或是小型的祭坛,空气中隐隐飘散着若有若无的香烛气息。
这与我所经历过的洛阳、许都、邺城、乃至江东的繁华喧嚣,或是荆州的战后重建景象,都截然不同。
那里有世家大族的骄横跋扈,也有底层百姓的挣扎求生,充满了各种鲜活的矛盾与活力。
而这里,仿佛一切都被笼罩在一层浓厚的宗教迷雾之下,平静得有些诡异。
那份秩序感,与其说是治理有方,不如说是源于一种深入骨髓的精神控制。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早年黄巾之乱时的景象,
虽然五斗米教与太平道教义不同,张鲁也比张角更懂得治理和割据,
但那种以宗教蛊惑人心的内核,却有几分相似之处。
“龙入浅滩啊……”我心中不由自主地生出这样的感慨。
汉中,无疑是一块战略宝地,北扼秦岭,南屏巴山,东接荆襄,西通雍凉,沃野千里,易守难攻。
得汉中者,可进窥关中,退守益州,是天下棋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
这也是我不惜冒险,也要抢在曹操和刘备之前将其夺下的根本原因。
然而,此刻身临其境,我才更深切地体会到此地的特殊与复杂。
我所带来的这支精锐力量,如同过江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