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米教根基,虚实研判(第2页)

 “然而,”徐庶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其强处,亦是其弱点所在。”

 他手指点向师君府旁标注的几个名字,其中“阎圃”二字被圈了起来:

 “其一,权力高度集中于张鲁及少数核心祭酒之手。

 张鲁虽为师君,然据情报显示,其人生性优柔,

 近年来颇为信重方士之言,沉溺于修炼长生之术,对具体事务多有懈怠。

 其大权实则旁落于如阎圃等少数智囊型谋士,以及部分资历深厚、势力庞大的祭酒手中。

 这其中,必然存在着权力倾轧与派系之争。

 阎圃虽有智计,但终究是外来文人,与那些根植于教内的老牌祭酒,未必同心同德。”

 “其二,政教合一,看似稳固,实则僵化。”

 徐庶继续分析,

 “五斗米教排斥异己,对不信其教的地方士族、儒生名士,多采取打压或疏远的态度。

 这使得汉中虽安稳,却也缺乏活力,人才来源单一,上升渠道被祭酒体系垄断。

 那些被排挤的士人心中,未必没有怨言。

 若有机会,他们或许会成为我们瓦解张鲁统治的助力。”

 “其三,所谓的‘鬼卒’,看似人多势众,实则精锐极少。”

 徐庶的语气带上了一丝不屑,

 “其平日疏于战阵操练,更多是依仗人多和一股宗教狂热。

 装备简陋,阵法生疏,缺乏真正能征善战的将领(其弟张卫或可一战,但亦非顶尖名将)。

 一旦遭遇训练有素、指挥得当的精兵,又是当头一击,

 其精神支柱(如高级祭酒或张鲁本人)受创,则极易崩溃瓦解,化为乌合之众。”

 “其四,”

 徐庶指向地图上标注的粮仓和武库,

 “张鲁占据汉中多年,府库粮仓想必充盈。

 但其管理,未必严谨。

 五斗米教内部,亦有腐化之象。

 部分祭酒利用职权,中饱私囊,生活奢靡,早已失却了早期教派的清苦之风。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缝隙。”

 听完徐庶条分缕析的讲解,我的心中豁然开朗。

 他所说的,与我脑海中那些关于历史上宗教组织演变、政权结构弱点的模糊知识碎片,竟能一一印证。

 我沉吟片刻,开口道:

 “元直分析得极为透彻。

 在我看来,这张鲁政权,就好比一座看似坚固的沙塔,其根基深植于民众信仰这片‘沙滩’之上,风吹雨打看似无碍。

 但其内部结构单一,缺乏弹性,且过度依赖顶端的那个‘塔尖’

 ——也就是张鲁和核心祭酒们的权威。”

 我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接过徐庶手中的炭笔:

 “这种以‘慑服人心之术’构建的统治,一旦其神秘光环被打破,

 或者其核心象征被摧毁,其崩溃的速度,往往也超乎想象。

 正如昔日黄巾,席卷八州,声势何等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