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升堂议事,唯才是举(第2页)
“故,自今日起,汉中郡选拔官吏,将推行‘才学举荐制’!”
“才学举荐制?”
阎圃终于按捺不住,略带疑虑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生硬,
“敢问太守,何为‘才学举荐制’?”
“很简单。”
我看着他,目光坦然,“所谓‘才学’,便是指真才实学,经世致用之能。
所谓‘举荐’,并非单指一人之荐,而是综合考量。
今后,汉中郡各级官吏之选拔,无论出身高低,皆需通过考核。”
“考核?”另一位士族代表忍不住插话,“如何考核?”
“考核之法,初步拟定为三项。”
我伸出手指,逐一说明,
“其一,笔试。
考察其经义、策论、算学等基础学识。
其二,面试。
由本官及属下僚属,亲自问对,观其言谈举止,察其应变之能。
其三,评议。
对其过往德行、乡中声望,进行客观评议。”
“笔试?面试?评议?”
阎圃咀嚼着这几个陌生的词语,脸色越来越难看,
“太守此举,与朝廷定制之察举、征辟大相径庭,恐有不妥吧?
自古选贤任能,皆重德行门第,乡评物议,岂能单凭几场考试定夺?”
“阎公此言差矣。”
我微微一笑,语气却不容置疑,
“德行固然重要,门第却非衡量才能之标准。
乡评物议,往往掺杂人情世故,难保公允。
唯有通过相对客观之考核,方能最大程度发掘真才,人尽其用。
至于朝廷定制,时移世易,法亦当随之而变。
汉中偏远,正可先行先试,若能选拔贤能,富强一方,亦是对朝廷的贡献,何来不妥?”
“荒唐!”
阎圃终于撕下了伪装,猛地一拍案几站起,怒视着我,
“陆太守!你可知此举意味着什么?
这是对圣人教诲的背弃!是对祖宗法度的践踏!
自古士农工商,各安其分,岂容泥腿黔首与士人同列竞争?
你这是要搅乱纲常,动摇国本!”
他身后的几位士族代表也纷纷站起,面露愤慨之色,显然对阎圃的话深表赞同。
一时间,堂内气氛剑拔弩张。
徐庶等人神色平静,似乎早有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