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舆论污名,攻心为上(第2页)

 

将我的改革,歪曲成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将我对士族特权的挑战,渲染成对整个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颠覆。

 

其心可诛!

 

“主公,舆论之汹汹,甚于刀兵啊!”

 

徐庶忧心忡忡,

 

“经济上的困难,我们尚可通过强硬手段和储备资源应对一二。

 

可一旦民心失控,百姓皆视我等为寇仇,那根基便彻底动摇了!

 

届时,就算我们能镇压一时的叛乱,也无法真正立足于此。”

 

我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无论在哪个时代,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任何政权都将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

 

“玄镜台的回馈如何?军中和普通吏员对此有何反应?”我问道。

 

这是我目前最能直接掌控的力量,他们的态度至关重要。

 

石秀答道:

 

“军中大部分士兵因为军功授田制的推行,对主公忠心耿耿,对这些谣言多有斥责。

 

但也有少数出身本地、家中与士族略有关联的兵士,或是新近收编的降卒,私下里有些议论,人心浮动。

 

至于那些留用的旧吏,更是阳奉阴违者居多,不少人暗中传播谣言,推波助澜。”

 

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严峻。

 

连军队和官吏系统都开始受到侵蚀,可见这舆论攻势的猛烈。

 

“不能任由他们这样肆无忌惮地泼脏水了。”

 

我站起身,目光锐利,

 

“他们想打舆论战,那我们就奉陪到底!

 

他们有笔杆子,我们也有!

 
 

他们能造谣,我们就能澄清!

 

甚至,我们可以主动出击,构建我们自己的叙事!”

 

“主公的意思是……我们也要开始反击?”徐庶问道。

 

“当然!”

 

我斩钉截铁道,

 

“沉默就是默认!退让只会让他们更加嚣张!

 

我们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汉中的百姓听到真相,了解新政的真正目的和好处!”

 

“可是主公,”

 

徐庶提醒道,

 

“士族掌握着本地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也控制着信息的传播渠道。

 

我们仓促之间,恐怕难以与他们抗衡。”

 

“硬碰硬自然不行。”

 

我沉吟道,

 

“但我们有我们的优势。

 

玄镜台的情报网络,可以让我们更精准地了解谣言的源头和传播路径。

 

军队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和宣传队。

 

更重要的是,我们代表着更先进、更公平的制度,这是民心所向的基础!”

 

我的脑海中开始快速构思对策:

 

“元直先生,我们需要立刻组织人手,撰写简单易懂的宣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