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战事已定(第2页)
届时,中东的地图上,就不再会有以色列这样一个犹太政权的国家了,它的存在将被抹去。同时,这也将对“主动派”那些苦心经营、意图掌控整个西亚地区的战略,造成极其严重的打击,甚至可能动摇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根基。
然而,在这绝望的时刻,他们还能去哪里搬来救兵、寻求支援呢?已经完成了法德势力整合的“抵抗派”,无论出于他们所宣扬的道义原则,还是昔日与以色列之间复杂纠缠的恩怨情仇,都不可能会向他们伸出援手,这一点,已经是母庸质疑的残酷现实。
南欧的部分国家虽说处于“主动派”的控制之下,但由于长期受限于旧北约军事框架下,其国防军事投入严重不足,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薄弱,导致他们根本没有在高强度、高消耗的现代化战争中,持续、大规模地提供以色列急需的高端弹药、关键零部件以及复杂的武器系统维护能力。他们的仓库是空的,生产线是缓慢的,根本无法满足以色列前线那如同无底洞般的消耗速度。
没有这些关键弹药和零部件的及时补给,以色列就无法维持自身引以为傲的导弹防御体系,它们将因弹药耗尽而失效。前线乃至全国的制空权,也将因此彻底丧失,任由敌方战机和无人机宰割。
而反观阿拉伯联军的后勤补给情况呢?那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充裕与高效。一艘接着一艘巨大的货轮,如同黑色幽灵般不知从何处驶来,满载着死亡的货物,在也门胡赛武装力量的全程严密护航下,得以安全抵达各个盟友国家的海港,绕开了所有潜在的拦截。
其上卸下的,并非普通的军火,而是那些将在不久后,以铺天盖地之势被发射向以色列本土城市的先进导弹、精确制导炮弹以及其他高端弹药,它们的数量仿佛无穷无尽。
但更令“主动派”高层们感到窒息与绝望的,却还不止于此。那是一种对失控局势的无力感,一种对未来走向的恐惧。要知道,就在仅仅三个月前,那个象征着全球秩序与对话平台的旧联合国体系,其解散并非偶然,而是顺应了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化,由当时绝大部分国家通过投票做出的一个结果。
上海的新联合国总部,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一个以东方大国为核心的东亚地区性国际组织,其体量、影响力和号召力,与那个曾经能够汇聚全球共识的旧联合国,根本不在一个量级,甚至无法有效代表全球的普遍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