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复国军(上)(第2页)

 

哈伦希望通过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重新获取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如果能将那些忠于祖国、仍在坚持抵抗的零散力量吸纳进来,重新整合,那将极大增强他的实力,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那便再好不过了。

 

位于戈兰高地——那片以色列已经占领了六十年的争议缓冲区,其上的idf部队在数天前,迫于战线上的巨大压力,已经撤离回了以色列境内,放弃了这片他们曾经视为战略屏障的土地。见此情景,哈伦就像一只嗅到机会的猎鹰,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一支千人左右的快速反应部队,全速前进,火速接管了这片无人看守、战略意义重大的沃土。

 

而这支部队在进驻过程中,也毫不意外地碰到了一直驻扎在戈兰高地外围,试图趁机扩大控制范围的现任政府军部队。在哈伦方面提出劝降,希望他们加入复国大业,以及初步谈判破裂的情况下,双方立刻爆发了激烈的武装交火。

 

然而,这场冲突几乎没有悬念。那些现任政府军的武器装备,与哈伦带来的、经过现代化升级和体系化整合的部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无论是单兵装备还是协同作战能力都远不如。几乎是一个照面的功夫,这伙政府军便在哈伦部队压倒性的火力与战术优势下被打败。

精锐的步兵战车、精确的无人机支援、以及训练有素的士兵,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将这伙政府军打得丢盔弃甲,最终被迫缴械投降,未能对哈伦的行动构成任何实质性阻碍。

 

与此同时,那个失去了民心、最终放弃了首都的现任政府领导人,此刻正带着他残余的班子,狼狈地停留在大马士革城外数公里的阿尔·泰勒小镇。

 

眼见idf已经撤退,而哈伦的军队已经实际控制了市区,这位领导人竟然带着一种近乎荒谬的自信,主动与哈伦取得联系,试图进行谈判。他的目的,竟然是打算让哈伦这个带着复国大军归来的指挥官,交出已经夺取的首都控制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归顺”现任政府,接受他们的领导。

 

听着对方通过公开的通讯频道中,报出的一个又一个让人哭笑不得、荒唐至极的离谱条件,哈伦坐在市政厅的临时指挥部里,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但内心却感到一种强烈的讽刺与轻蔑。

 

那些条件,简直如同儿戏:什么立刻放弃手头的所有兵力,集结向政府军投降;交出所有那些来之不易、用无数牺牲换来的高精尖装备,并主动接受政府军的审查与收编工作,仿佛他哈伦只是一个普通的叛军头目,而不是带着复国使命归来的军队领袖。哈伦甚至差点忍不住当场笑出声来,笑他们的愚蠢,笑他们的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