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复国军(中)
一个熟悉的声音,带着一丝夜色中的微凉,从哈伦的身后传来。那是他的战友,他的左膀右臂,参谋军官瓦尼斯。夜色与阳台的阴影勾勒出他精瘦的身形,他的步伐带着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每一步都踏得那样实,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安心。
在阿联酋那片陌生而炎热的土地上,他们度过了整整三年的流亡生涯。那是段艰辛异常的日子,每一步都踏在不确定性上,身体上的困苦,精神上的煎熬,如影随形。
但正是这三年的互相扶持、同甘共苦、共患难的岁月,如同烈火般淬炼了他们的意志,也让他们得以从无到有,硬生生地将眼下这支承载着复国希望、名为“复国军”的军队组建起来。
起初,他们手中只有些老旧的过时武器,无异于废铜烂铁,但在“出走派”那些隐秘而强大的朋友的慷慨帮助下,这些落后装备被迅速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全套新式的中式体系装备,从单兵武器到重型载具,焕然一新,性能足以与世界顶尖水平媲美。
然而,装备的更新仅仅是硬件,更关键的兵员素质训练、战术协同磨合、以及至关重要的部队思想教育,每一样都是哈伦和瓦尼斯亲力亲为,将理念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士兵身上,确保这支军队不仅有坚硬的骨骼,更有不屈的灵魂。
哈伦深知,一支军队的真正脊梁,并非仅仅在于其武器的先进程度。一个即便拥有最尖端武器、良好后勤和完善指挥体系的军队,如果缺乏坚定的信仰和高昂的士气,在遭遇挫折或面临巨大压力时,很容易在一瞬间崩溃瓦解,宛如沙塔般不堪一击。
反之,一个拥有强大思想武装、明确目标和高昂士气的军队,即使装备相对简陋,也能在绝境中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创造出以弱胜强的奇迹。这些深刻的军事思想,正是哈伦年轻时在中国军校进修期间,系统学习并内化于心的宝贵成果。
他坚信,要让这支“复国军”真正强大,就必须要让每一个士兵都发自内心地明确“为了什么而战”——是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土地?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人?是为了重建破碎的家园?这种明确的使命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正义的信仰,才能在极端困难、生死考验面前,成为支撑他们不退缩、不崩溃、勇往直前的唯一精神支柱。
这与中东地区许多依附于军阀、教派或外部势力、缺乏统一信仰、为利益而战的武装力量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哈伦的部队拥有了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
很显然,在如今这个派系林立、混乱不堪的中东,这片被外人戏称为“烂泥塘”的土地上,你几乎很难找出这样一支在兵员素质、思想觉悟、装备水平和指挥体系上,各方面都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的军队。
这里充斥着雇佣兵、军阀私人武装、以及那些信仰模糊、为利益而战的团体,纪律松散,腐败横行,战斗力低下。唯一曾经有些接近这个标准的,或许就只剩下以色列的idf了,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实战经验,一度在中东所向披靡。
可如今的idf,在阿拉伯联军那如同潮水般的饱和火力倾泻与压倒性制空权的双重发挥下,已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就像被折断了脊梁,半只脚都已经踏进了棺材里。
“卫兵告诉我,一到晚上,你就喜欢一个人待在这阳台上,像个老头子一样看风景。”瓦尼斯走到哈伦身旁,身体放松地靠在栏杆上,语气带着战友间的随意与亲近,那种不分上下、只论情谊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