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临时政府(第2页)
如今,这支曾经的前政府军,在长期的游击作战和混乱环境中,也已是风中残烛。多年的孤立作战导致的补给困难、人员流失、以及士气低落,使得这支部队濒临崩溃,险些在绝望中沦为了山林盗匪一样的祸害,劫掠百姓以求生存。
他们的制服早已褴褛不堪,武器装备也显得破旧简陋,许多士兵甚至还在使用着老旧的栓动步枪。但幸运的是,凭借着师长最后的坚持和部分士兵的良知,他们还没有完全沦落到掠夺百姓的地步,底线尚未完全丧失。
几乎是在接到“复国军”接触信号的第一时间,这支部队的指挥官便展现出了极高的配合度与归属感,他明确表示,希望能够立即加入“复国军”,并愿意无条件移交部队的所有权,听从哈伦的统一指挥,为复国大业贡献最后一份力量。
针对这种老旧、散漫部队的收编、改造与重组问题,哈伦并未临时抱佛脚。在流亡阿联酋期间,他已经提前与瓦尼斯进行过了深入的商讨与细致的分析,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他们深知,要想始终保持“复国军”这支队伍思想上的纯洁性、组织上的纪律性,以及战斗力不受大量新人加入而受到稀释或影响,对这些新收编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与改造,使其融入“复国军”的体系与思想,是必不可少、也至关重要的环节。
整训!这支队伍的首要任务,首先就得从这些刚刚加入的“新人们”身上下手,让他们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复国军”战士!
哈伦走到指挥中心中央,站在一张巨大的、铺设在桌面上的叙利亚地图面前,瓦尼斯则安静地站立在他的身旁,目光同样投向地图。面前的地图上,用鲜红的记号笔,醒目地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大马士革南部,沿着7号、5和110号公路沿途的这一大片区域,包括苏伟达、德拉等重要城市,目前都处在“复国军”的实际掌控之中。甚至连那片曾经由以色列占领了六十年、刚刚被idf放弃的戈兰高地,现在也在他们的手上,成为了一块重要的战略缓冲与前沿阵地。
虽然从地图上看,哈伦目前掌握的领土面积并不算大,与整个叙利亚广袤的国土相比,甚至只能算是偏安一隅,仅仅占据了南部分布于山区、平原与沙漠之间的部分区域。但至少,经过了数年的艰辛努力与流亡,他已经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能够立足的根据地,一个可以发展壮大、招募兵员、获取资源、并向全国辐射影响力的立身之地。
然而,哈伦深知,指挥军队打仗与治理一个国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其复杂程度和所需能力天差地别。作为这片区域实际上的统治者,首当其冲、也是最现实、最棘手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治下人民的温饱问题,是如何让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能够吃饱饭,能够看到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