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即将落下帷幕(中)(第2页)

 

那并非是遥远的流星,而是双方仍在进行的远程打击,是射向城市重要军事场所、基础设施或指挥中心的火箭弹幕,它们在夜空中绘出短暂而致命的弧线,提醒着所有人,战争远未结束。

 

尽管埃及军队在武器装备上,凭借着近年来引进的先进中式体系装备,比对手以色列国防军更加占有优势,其坦克、火炮和空天力量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性能,但客观条件上的实战经验不足,以及基层士官在指挥和应变能力上的欠缺,还是让这些未经战事、缺乏残酷战场生存智慧的年轻士兵们,在作战经验丰富、几乎全民都参与过兵役、拥有坚韧战斗意志的idf老兵手上,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每一寸推进都浸透了鲜血。

 

而与此同时,在西奈半岛主战场之外,东边与北边的战事也在各自的轨道上稳步推进。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武装部队,凭借其熟悉地形和擅长非对称作战的优势,已经成功地将所有在战争初期侵入黎巴嫩境内的idf部队全数驱赶出了国境线,甚至在边境地带建立了新的前沿阵地,且随时做好了反攻进入以色列境内、对以色列北部地区构成直接威胁的准备,给以军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压力。

约旦河西岸地区,原本部署在这里的idf精锐部队,本应是用于镇压巴勒斯坦抵抗力量、维持占领区秩序的。然而,在战争爆发后,他们却意外地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无处不在、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利用复杂的地形和民众的支持,不断对idf的补给线进行袭扰,切断他们的信息来源,使得idf士兵们如同化作惊弓之鸟般,草木皆兵,神经紧绷,只敢龟缩在地势复杂、相对较为安全的固定堡垒和检查站中,偃旗息鼓,不敢轻易外出,其战斗力被极大牵制。

 

战争进行到这一步,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色列作为一个资源相对有限的国家,在经历了四个月的高强度消耗后,已经耗光了国家战略储备里几乎所有不可再造的、依赖西方援助的精确制导武器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其工业生产能力也难以弥补消耗的速度。

 

阿拉伯联军方面同样如此,在经过了战争初期短暂的、如同狂风暴雨般的无限制轰炸后,他们也基本用光了库存和通过紧急外汇购买的导弹储备,高昂的成本使得继续大规模导弹打击变得不可持续。空袭的频率由此变得越来越低,且大多是由成本相对低廉、但载荷和威力有限的无人机发起的定点轰炸或侦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