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新式战舰(上)(第3页)
在亲眼见识了“九头蛇战舰”所展现出的超前科技,以及通过对它们战舰残骸的细致分析后,全球顶尖的物理学与工程学研究人员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对这些外星战利品的分析、了解与学习之中。他们从这些珍贵的残骸中汲取了无数灵感与技术细节,这才有了在短短时间内,地球科技在武器系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然而,随着武器系统的全面提升,尤其是磁轨炮和激光炮这种高能武器的集成,飞船内部自身冗余系统的散热问题,开始成为一个日益凸显且亟待解决的主要瓶颈。无论是磁轨炮的每一次电磁脉冲充能与放能,还是高能激光炮的每一次能量激发与射出,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转化和热量产生,那这其中就必定免不了“散热”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真空环境中,热量的传导与散发,远比在大气层内复杂而困难。
要知道,太空真空环境可不比充满大气层的行星表面,大气层能够作为天然的“风冷”介质,帮助物体散发热量。而之前“鸾鸟”号飞船所依靠的,那种通过核裂变引擎推出高温工质来带走热量的散热方式,本质上相当于为了给汽车发动机降温而不断踩油门,是一种极大的能量浪费,效率低下且不可持续。
为了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工程团队对“鸾鸟”号的散热系统进行了彻底的大更新迭代。他们引入了更为先进的闭合循环液体冷却系统,并通过在飞船外部安装大量、可展开的大型辐射散热板的方式,成功解决了飞船内部如反应堆核心、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以及生活区热源的常规散热问题,使其能够维持在安全的工作温度。
然而,这种基于闭合循环和辐射板的散热方式,在面对这两艘新式驱逐舰上所搭载的高能武器系统时,显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其爆发性的、巨额的散热需求。一旦武器系统进入高负荷运转状态,例如磁轨炮的连续射击或激光炮的持续输出,闭合循环的冷却方式将无法在极短时间内快速散去高能激光瞬间产生的巨额热量,导致系统过载甚至损坏。
因此,为了应对这种极端情况,舰船设计师们经过反复实验与创新,最终设计出了一种革命性的“滴液瞬间吸热的爆发式散热系统”。这种系统利用了太空真空的特性,让特殊的冷却液体在接触到灼热的散热板表面时,能够瞬间实现“闪蒸”——即液体在真空环境下迅速气化,带走大量热量。这种高效的相变散热机制,使得驱逐舰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应对突发的、巨大的热量冲击,确保武器系统在高强度作战下的稳定运行,为天宫站及其舰队的太空防御能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