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下(第2页)
“那我们三人也是一种轮回,我是幼年,哥哥是少年,您是中年。最后大家又都会踏上轮回往生的道路。”
心性纯净的苏轼听完荀不言的那段话后,略带一丝兴奋的提出了自己对其的见解。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我们踏着前人道途,行走在世间,去学习,去感悟。”
荀不言的眼睛越说越亮,此刻的他就好似进入到了一种玄之又玄的状态,每一秒都在加深着对开拓与轮回之道理解与感悟。
“所学,所行,既是轮回亦是开拓。”
邵雍听后则是突然感觉有一丝灵感在脑中一闪而过,不自觉的将这句话脱口而出。
“那先生,您说这天地亦有始终乎?”
荀不言歪着头,随即又充满疑惑向邵雍提出了一句反问。
“既有消长,岂无始终耶?我说的对吧,哥!”
看着怔愣中的邵雍,苏轼调皮的在他眼前晃了晃手,发现对方并没有反应,觉得无趣。
也开始了思考,时间就这么滴答滴答的流逝,眼看金乌东升,玉兔西坠,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过后,坐在旁边的苏轼缓缓的的开口说道。
“嗯嗯……”
邵雍听了两个小家伙的讨论,无意识的颔首表示了对其中所表达观点的赞同。
“四既为四时之序,此世成住坏空又耗时几何呢?”
可是,随后苏轼又有了新的疑问,双手托着下巴,将身子慢慢半靠在荀不言身上,听着耳边薪柴燃烧的响动,再次陷入了新一轮的思考。
“日经天之元,月经天之会,星经天之运,辰经天之世。”
另一边,荀不言回忆着自己所接触过的有关的着作,一边加以今日论道所得感悟,思忖片刻后,不确定的给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若以日经日,则元之元可知矣。以日经月,则元之会可知矣;以日经星,则元之运可知矣。以日经辰,则元之世即可知矣。”
而顺着刚刚自己给出的那句答案,荀不言突然灵光一闪,十分大胆提出了一个假设。
“那么我们就可以,以日经日为元之元,其数一,日之数一故也。以日经月为元之会,其数十二,月之数十二故也。”
机极其聪慧的苏轼也很快,知晓了自己这位兄长的想法,一张口就很默契的跟上了荀不言的思路。
拿起怀里的小算盘,推算着这个猜测的后续结果。
“在以日经星为元之运,其数三百六十,星之数三百六十故也。”
在收到了荀不言夸赞的眼神过后,苏轼开心的眯起眼睛,飞快的拨动着算盘珠子,得出了新一轮的结果。
“最后,以日经辰为元之世,其数四干三百二十,辰之数四千三百二十故也。”
荀不言和苏轼相视一笑,按着自己弟弟所演算出的最新结果,将自己的刚刚所提出的猜测盖棺定论,做出了总结。
“日为元,月为会,星为运,辰为世,此乃一元之数也!”
始终沉浸在自己内心世界的邵雍顺着潜意识里的本能脱口而出。
“一元象一年,十二会象十二月,三百六十运象三百六十日,四干三百二十世象四干三百二十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