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凤雏叫警长的猫

第90章 天都山点将,万民送王征长安上

公元1042九月下旬,天都山脚下(今宁夏海原东)

“仲康将军,所有人马都准备好了吗?”

披挂整齐,右手紧紧握着剑柄,似一棵挺拔的孤松伫立于祭坛之前的李元昊,全然没有以往的意气风发。

留下的只有双目通红和视死如归的气魄,他知道他这一去,可能无法看见张元此生最后一面。

但是,这是夫子的遗愿,夫子想看朕占据长安,入主中原,那么就算前路漫漫,生死难料他也不在乎。

他在乎的只有和张元的约定。

此刻,看着前方祭坛,他声音里也不自觉带上了一丝哭腔,整个身子在巍峨雄伟的山峰的映衬下,是那么的渺小,孤独。

“回,汗王人马粮草均已备齐,随时可以拔营出发。”

始终寸不离寸步,戍卫在李元昊左右,的拓跋仲康也带着哭腔,他用手抹了一把眼泪。

回望了一把王都的方向,同样也万分悲痛,当初自己初到王都,无亲无靠是张元,看见将他引荐给汗王。

这份知遇之恩,他还未曾报答,张元便要先一步,离他而去,拓跋仲康又如何能不悲痛,他声音哽咽的抱拳回了一句。

“好。”

在听到了拓跋仲康的回复后,李元昊微微颔首,接着便迈着坚定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到这支曾经和他并肩作战。

一路所向披靡,如今却因国相张元的病重而同样弥漫着哀伤的西夏铁骑的面前。

“儿郎们,孤今日在这里召集各位的原因,想必大家也都已知晓。”

清了清有些沙哑的嗓子,李元昊平静的注视着下方的众人,酝酿了许久,看着一双双哭红的双眼。

艰难的张开了嘴巴,李元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作为王他不能因为张元的遗愿。

就让子民轻而易举的付出自己的生命,可是最为早已将张元,当做知己父兄的他。

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张元抱着遗憾离去,那同样也是他和张元共同的愿望,可如今,只能由他自己背负着。

所以,他没有去渲染夸大众人对宋廷的敌对情绪,只是平静的用着干哑的嗓音诉说着。

于是,李元昊就这么单刀直入的直接进入了主题。

“我们皆为实现国相之遗愿。”

“此去或无归期,亦或无归途。”

听着那,略带着几分沙哑的王者之音,在阵阵山风似是叹息又似是呜咽的悲鸣声中,清晰的回荡在数万西夏儿郎的耳边。

众将领与士兵看见仿佛不是那个往日至高无上的王者,而是一个在悲鸣的鹤,他在为自己的同伴悲鸣。

那鹤鸣,声声哀,声声泣血。

“如果各位有任何顾虑,皆可提出,我都会满足各位,大家也不必惧怕我会生气,会乱杀无辜,我已非往日之王。”

所以就在李元昊,坦白的告诉了众位将士,这次出兵非为开疆拓土,亦非为了财物人口,仅仅只是为了国相张元的临终遗愿,此去亦可能没有归期后。

台下众人,却仿佛打了鸡血一般激动,他们又何尝舍得那位贤明的国相,就此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