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开始合作(第2页)
您担心的电力、交通,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一定会优先解决这些基础设施问题,这是大势所趋。”
陈国豪若有所思,但没有立刻表态。
陆青阳继续说道:“至于工人技术,这恰恰是‘补偿贸易’的优势,您带设备、带技术、带管理过来,从头开始培训。
内地工人,尤其是知青和城镇待业青年,学习能力强,吃苦耐劳,他们非常珍惜这样的工作机会。
我认识一个地方,梨花村,那里的妇女世代擅长女红,针线活底子好,上手缝纫机会非常快,我可以帮您物色第一批骨干工人。”
“政策执行的问题呢?”陈国豪最关心的显然是这个,“人心隔肚皮,变数太多。”
“风险永远存在,关键在于如何把控和降低,选一个离穗城不算太远、交通相对便利的公社或县办厂合作。
当地政府为了争取项目,会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承诺,合同条款可以尽可能细致明确,规定双方的责权利。
更重要的是,您要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现在敢进来的人少,当地政府会把您当‘样板工程’来重点扶持,给予最优厚的条件和最大的耐心。
等大家都看明白了,蜂拥而至的时候,最好的位置、最好的条件,早就被占住了,‘三来一补’的闸门刚开,现在扎根,就是卡住未来几十年的黄金位置!”
“三来一补?”陈国豪对这个新名词感到陌生又敏锐。
“对,‘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简称,这是政策的核心。”
陆青阳准确地解释着这个刚刚在高层酝酿、尚未完全普及的概念,这份笃定让陈国豪心中一震,更加确信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陈国豪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金丝眼镜的镜腿,目光在陆青阳平静自信的脸和周放紧张期待的脸上来回扫视。
陆青阳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他原本保守的心湖,成本优势、劳动力潜力、政策红利、抢占先机……尤其是“第一批吃螃蟹”和“卡位”的说法,精准地戳中了一个商人渴望机遇又惧怕风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