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制衣厂(第2页)
只有走到靠近办公楼的一排相对较新的厂房时,才听到里面传出稀稀拉拉的“哒哒哒”缝纫机声。
许主任推开一扇虚掩的门,车间里的景象映入眼帘:
光线有些昏暗,几十台缝纫机只开了不到一半。
工人们大多无精打采,动作慢悠悠的。
有的在缝制着款式极其老旧的蓝色工装裤,有的干脆在聊天,或者对着窗户发呆。
看到许主任带人进来,也只是懒懒地瞥了一眼,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
角落里堆着一些半成品和裁剪好的布料,显得有些凌乱。
“就剩这个车间还有点活,给附近几个小厂矿做点工装。”
周放看得心里直打鼓,这和他想象中热火朝天的工厂景象差太远了。
人员涣散,设备老旧管理更是谈不上。
他悄悄扯了扯陆青阳的衣角,眼神里满是担忧:这厂子,真能行吗?
陆青阳脸上却没什么失望的表情,反而看得格外仔细。
离开厂房,两人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市工业局,希望能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明确支持和资源倾斜。然而,接待他们的那位副科长,态度却颇为微妙。
“小陆同志,小周同志,”副科长端着茶杯,慢条斯理地说,“上面下来的政策我们肯定是支持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推诿,“但是呢,具体到这个厂试点,局里的态度是:原则上支持,但资金、设备、工人的开销,全部由你们和港商自行承担, 局里现在财政也很紧张,拿不出钱来支持,而且,既然是改革试点,就得按市场规律办,自负盈亏嘛!”
“那政策指导呢?比如土地、厂房的使用权?电力增容的审批?工人的社保关系?”陆青阳追问。
“这些嘛…都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副科长打着官腔,“你们先和港商谈,和工厂谈,拿出一个详细的、可行的方案报上来,局里会研究,只要不违反大原则,该批的会批。
但前提是,不能给局里添麻烦,不能伸手要钱要物!明白吗?”
他最后一句加重了语气,意思很明白:你们自己折腾,成了是政绩,局里沾光;败了,责任自负,别拖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