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暴露

 朱元璋气冲冲的回宫,径直来到坤宁宫。免费看书就搜:求书帮 

 马皇后正坐在凉亭,拿着书本检查朱?的学习情况,远处朱棣、朱?正带着一群小豆丁玩耍。

 见到他进来,朱?转身行礼:“爹,您回来了。”

 朱元璋绷着脸,一句话都不说,在马皇后面前坐下。

 一副咱很不开心的样子。

 朱?也变得拘谨起来。

 朱棣、朱?哥俩也察觉到不对,连忙带着一群小豆丁过来行礼。

 朱元璋看着他们俩灰头土脸的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看看你们像什么样子,还有没有一点皇家体统。”

 朱棣和朱?吓的和鹌鹑一般,低着头不敢说话。

 几个豆丁则是想哭,又不敢哭。

 马皇后语气慈祥的道:“还不快认错,以后不许这样了。”

 朱棣、朱?连忙认错,以后再也不敢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没有搭理他们。

 马皇后打圆场道:“老三,带弟弟妹妹下去清洗一下吧。”

 朱?如遇大赦,连忙带着大家一溜烟离开了。

 然后马皇后又不动声色的挥退内侍。

 等花园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她眉头一挑,斜睨道:

 “怎么,觉得我没把孩子们教好是吧?要不你自己教?”

 朱元璋心道坏了,也顾不得生气,连忙赔罪道:

 “哎呀,没有没有,谁敢说妹子教的不好,咱第一个不愿意。”

 “咱都是被那马钰给气的了,一时失言,一时失言。”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顺着他的话说道:

 “那马钰说了什么,将你给气成这个样子?”

 朱元璋连忙将方才马钰说的话转述了一遍。

 马皇后越听越是震惊,什么是帝王学?这就是。

 她本以为马钰或许懂一些这方面的学问,但凭他的年龄又能学到多少呢。

 现在才知道,自己想的大错特错。

 他这已经不是略懂,是研究的很深。

 而且听他话里的意思,对行政制度也有很深的了解。

 历朝历代神童都屡见不鲜,可‘神’到这份上的应该绝无仅有了吧。

 然后就是高兴,他果然懂。

 没有枉费我在他身上花了那么多心思。

 等朱元璋说完,她才赞叹道:“真大才也。”

 然后她笑道:“我就说你去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信了吧?”

 朱元璋气道:“可他大逆不道,着实气煞我也。”

 这里他用的是气煞我也,而不是该死,已经暴露了自己的态度。

 马皇后岂能听不出来,劝慰道:

 “他还是个孩子,早早就失去了父母教导,故而才缺乏敬畏之心。”

 “这正好给了我们机会,日后好好教育,必成栋梁之材。”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就怕教出一只白眼狼。”

 马皇后认真的道:“他很重视和?儿的感情,对标儿也颇为重视,可见是个重感情之人。”

 “这样的人最适合以恩义结之,又怎么会成为白眼狼呢。”

 “我觉得,培养好了他就是下一个沐英。”

 朱元璋眉头皱起,道:“你不会是想让咱收他当义子吧?”

 马皇后没好气的道:“凭什么要给你当义子?给我当侄子不行吗?”

 “啊?”朱元璋惊讶的道:“你不会真的想认下他吧?”

 马皇后正色道:“为什么不行?继承我爹的宗祧,正好也断了某些人不切实际的念想。”

 朱元璋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不行,他来历不明,怎么能让他继承岳父大人的宗祧。”

 马皇后见他反应激烈,知道此事急不得,于是就说道:

 “我也只是这么想想,又没有一定要收他,你这么激动做什么,此事等以后再说也不迟。”

 朱元璋重新坐好,道:“没有以后,就算他来历清白也不行。”

 马皇后心中一动,狐疑的道:“你不会是因为他对你不敬,才反对的吧?”

 朱元璋矢口否认:“没有,不是,你不要冤枉咱。”

 马皇后哪还不知道是咋回事儿,一时间啼笑皆非。

 这俩人,互相看不顺眼,也是没谁了。

 不过认亲也只是偶尔产生的念头,并没有决定,见朱元璋如此反对她也没有再说什么。

 转而聊起了天命的事情:

 “马钰虽然目无尊长,但学识确实不凡,他对天命的讲解实在让我茅塞顿开。”

 朱元璋冷哼一声,没有接话。

 马皇后知道他在怄气,拉不下那个脸肯定马钰的诠释。

 不过他没有开口反对,就说明也是颇为认可的。

 所以她就继续说道:“

尤其是其中两点,让我感触最深。”

 朱元璋终于开口道:“哪两点?”

 马皇后说道:“其一,天下人都认可的,才是天命。”

 “用老话讲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元末乱世群雄并起,但只有你最为重视军纪、安抚百姓。”

 “所以我们在应天立足后,很快就民心归附。”

 “即便陈友谅倾巢而出,天下人都认为我们必败的时候,后方百姓依然愿意相信我们。”

 “百姓是真的觉得我们能打赢吗?”

 “不,他们是愿意相信我们能赢。”

 为了应对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向境内部分富庶地区征收双倍的钱粮。

 百姓丝毫没有怨言,纷纷将家中存粮拿出来,让他顺利筹措到了足够的粮草。

 虽然事后朱元璋通过免税,将多征收的部分还给了百姓。

 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大家依然愿意支持他,不就是因为他善待百姓吗。

 大家希望他能赢。

 再没有比亲身经历,更能触动人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