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震惊,震惊麻了(第2页)

 这让浙东一系的官员非常的不舒服。

 刘伯温当缩头乌龟就算了,你宋濂怎么也怂了。

 但可惜,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就在众人各怀心事之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很快就到了上朝时间。

 群臣纷纷站好队,鱼贯进入谨身殿大殿。

 李善长自然是站在左手第一位,以彰显其地位。

 很快朱元璋在太监的引导下来到大殿,接受了群臣朝拜。

 朝会正式开始。

 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杨宪第一个跳出来。

 参李善长勾结禁卫,谋害皇子,罪不容赦,当严惩以儆效尤。

 见有人打头阵,其他人也纷纷跳出来弹劾,其中以浙东派系最为积极。

 朱元璋心里那叫一个舒服,但面上还是表现的非常为难:

 “大明开国李相当为首功,不可能背叛咱。”

 “他就是被人蛊惑才一时行差踏错,咱已经告诫过他了。`秒/章/节.小?说,网\ !更\新?最!全-”

 “而且此事真正应该处罚的,是石坚等人。”

 “不但不知道规劝李相,反而借机生事。”

 “咱已经将他们都处死了,此事就作罢吧。”

 这话不懂的人还觉得皇帝太过于宽容,听懂的人则明白。

 皇帝这是怕暗示的还不够,今天又特意在朝堂强调一遍。

 我不处罚李善长,但能将他的党羽都处死,你们看着办。

 一时间许多人内心更加坚定了,与他划清界限的想法。

 李善长脸色难看,却也只能干站着,一句话都不能说。

 杨宪等人自然不愿意善罢甘休,但朱元璋根本就不给他们机会,立即就宣布了另一件事情。

 “鉴于此次事件,拱卫司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咱决定将其解散,从军中遴选精锐重新组建一支亲军,名字就暂定锦衣卫。”

 “诸卿以为如何?”

 这个决定一宣布,群臣的目光瞬间都看向李善长。

 如果说刚才还是暗示的话,那现在就是明示了。

 你不是和拱卫司勾结吗,我直接解散重组。

 李善长也没想到朱元璋的手段竟然如此激烈,既惊且怒。

 一张脸已经成了铁青色。

 杨宪等人自然大喜,纷纷赞颂陛下圣明。

 组建锦衣卫的事情就此确定。

 只是,若群臣知道锦衣卫真正的用处,不知道还能不能笑的出来。

 事情到这一步,他们也知道,想再拿此事做文章已经不可能了。

 皇帝显然不愿意彻底和李善长决裂。

 继续弹劾下去,倒霉的只会是自己。

 不过他们心里依然很高兴,皇帝已经不再和之前那般信任李善长,连续出手削弱他的权力。

 以后再找机会,总有将其扳倒的一天。见他们消停了,另一批人立即跳出来,弹劾马钰之事。

 要求皇帝严惩马钰,维护国法的威严和皇家的尊严。

 “否则,日后人人效仿,国将不国矣。”

 而且弹劾此事的不是某一派,而是所有派系。

 出奇的是,朱元璋并没有生气,他很清楚大部分人是真的为了维护国法和皇家。

 自然不会因此发怒。

 但他也没有解释,而是将目光看向宋濂,问道:

 “宋先生不是说要闭门悟道吗,今日怎么有空上朝了?”

 宋濂出列恭敬的道:“臣是为那马钰而来。”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什么意思?他认识马钰?没听说过啊。

 只有李善长,丝毫不觉得意外。

 一直默不作声的刘伯温,看了看李善长,又看了看宋濂,再看看皇帝。

 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宋濂大概率私下见过马钰,知道他的情况。

 再联想到皇帝去了应天府大牢,出来的时候非常生气,却改变了立法方向。

 只有一种可能,马钰说服了皇帝。

 李善长应该是从石坚那里,得知了全部情况,所以才会有了后面的一系列操作。

 皇家因为其才能,破例赦免其罪,甚至还要用皇亲身份拉拢他。

 宋濂因为惜才,特意在今天出来保他一手。

 虽然非常不可思议,但也只有这一种可能,才能解释所有问题。

 想通了这一切,刘伯温对马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少年到底有何不凡之处,值得这么多人为他而动。

 关键是,接下来自己要怎么做。

 他不愿意讨好朱元璋,也不想得罪李善长。

 这件事情他本不想参与。

 但……这个少年住进了马八爷的府邸。

 据传,还是以一家之主的身份住进去的。

 这就意味着,他大概率会被皇后收为侄子,甚至继承马太公宗祧也不无可能。

 皇后都参与进来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站出来,而是默默注视事情的发展。

 朱元璋故作疑惑的道:“哦,宋先生认识马钰?”

 宋濂说道:“见过一面,叹为观止。”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那咱懂了,咱之前也去牢里见过他一面,也是叹为观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