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三人行必有点子王(求月票)(第2页)

 “哈哈……马大哥真是爽快。”

 “干就干了,这话真提气。”

 “要不马大哥能坐第一把交椅呢。”

 没理会大家的吹捧,马钰又问道:“老二去哪了,怎么没见人?”

 常升说道:“在三楼和老吴算账呢。”

 老吴就是吴高,今年十九岁,是小组织年龄最大的一批。

 其父吴良、叔父吴祯皆为朱元璋麾下大将,洪武三年双双被封侯。

 吴良坐镇江阴十年,抵抗张士诚的进攻。

 张士诚是元末群雄最会做生意的,吴良经常和他打交道,对这方面也有一定了解。

 吴高受其父熏陶,对经商也有一定了解,而且还专门学了算学。·完/本`神,站^ -更_新!最*全?

 嗯,应该说大多数名将都懂算学。

 很多人以为,将领肯定是运筹帷幄,每天都在构思计谋。

 实则不然。

 将领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掰着手指头计算手里还有多少粮食,够将士们吃多少天。

 然后就是每天行军多少里,在哪安营寨在之类的。

 虽然会有参军、幕僚一类的协助计算,但将领本身也得懂这些东西。

 知己知彼里的‘知己’,就包括这些数据信息。

 所以,普通将领可以不懂算学,能独当一面的将领都得学这东西。

 哪怕一开始不懂,成了高级将领之后也得恶补。

 吴良自然也是懂算学的,吴高家学渊源也是自幼就开始接触。

 在小组织里,他应该算是最懂经商的。

 而且,开茶点铺子就是他的建议。

 得知朱樉所在,马钰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就一路来到三楼。

 朱樉、吴高正围着一堆纸计算着什么。

 见到马钰进来,吴高连忙站起来行礼:“马大哥。”

 朱樉只是抬头说了句:“回来了?”

 马钰和吴高打着招呼,来到朱樉旁边坐下,问道:

 “计算什么呢?”

 朱樉说道:“算下改建需要花费多少钱……老三把事情都告诉你了吧?”马钰点点头,说道:“说了,老吴这个主意出的不错,顺势而为,包赚不赔。”

 因为这里本来就是给兄弟们活动用的,做生意只是顺便,卖出去的每一份都是赚的。

 吴高谦虚的道:“都是趁兄弟们的功劳罢了。”

 马钰笑道:“老吴就是太谦虚。”

 又互相夸了几句,马钰转而说道:“不过,对此事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

 朱樉放下笔,问道:“就是个茶点铺子,闹着玩的,你有啥疑问?”

 马钰笑了笑,说道:“这家铺子算谁的?赔钱了怎么说?赚钱了又怎么分?你们考虑过吗?”

 不等二人说话,他又接着说道:

 “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想要关系处的久,钱财方面尤其要分清楚。”

 “兄弟有钱了送我一袋子,那是情分。”

 “可做生意不一样,每一文钱都得算清楚。”

 朱樉眉头微皱,不说话了。

 他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之前没有想那么多,所以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马钰发现吴高表情淡定,就知道他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于是问道:

 “老吴,这个建议是你提的,不知你可有什么想法?”

 吴高做出迟疑的样子:“这……”

 朱樉催促道:“都是自家兄弟不用有什么顾虑,有什么想法就直说。”

 吴高这才开口说道:“那我就妄言几句。”

 “大家这次算是合伙做生意,可以按照出钱多少计算份子。”

 “最重要的资产就是这家店铺,我以为可作价五成的份子。”

 “二皇子身份尊贵,可以占二成份子。”

 “剩下三成,兄弟们按照出钱多少分,不知两位哥哥意下如何?”

 朱樉反对道:“什么身份不身份的,兄弟们一起做生意,管身份什么事儿,就按照出钱多少分。”

 吴高面露迟疑,将目光看向马钰。

 马钰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就说道:

 “我来说一下我的意见吧。”

 “三成份子给太子,我和老二占两成,剩下五成兄弟们均分。”

 “我知道有人出钱少,有人出钱多。”

 “出钱多的退一部分回去,出钱少的让他们补上。”

 “如果赔了,大家按照份子集资填窟窿。”

 “如果赚了……大家家里都不缺钱,也不在乎这点钱财。”

 “我私自做主,赚的钱财拿来救助穷困百姓,如何?”

 朱樉眼睛一亮,高兴的道:“这个法子好,如此一来不论赚多赚少,都不会有人有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