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朱标:爹您太天真了(第3页)

 您再这么天真下去,恐怕还要出大事儿啊。

 ——

 第二天早朝,数十名官吏联名弹劾马钰。

 朱元璋心情本就不好,看到这些奏疏更加的愤怒。

 尤其是当他看到,弹劾的人里面不少是财税问题的嫌疑人,当场就爆发了。

 马钰是皇亲国戚,且才只有十四岁,年幼心性不成熟,你们如此污蔑他是何居心?

 谁再拿此事攻击他,一律严惩不贷。

 对于他的反应,有当官经验的人都觉得很正常。

 还是那句话,对有些人来说死牢是死牢,对有些人来说死牢是度假避难的地方。

 不懂这个道理就乱弹劾的,注定要吃大亏。

 李善长心里则无比庆幸,还好没弹劾。

 否则不但得罪人,还丢人。

 汪广洋、胡惟庸等人,也同样感到庆幸。

 汪广洋倒是还好,他现在面临胡惟庸的挑战,基本无暇他顾。

 从头到尾就没想过要得罪马钰。

 所以完全是一副旁观心态。

 主要是胡惟庸,本来他也想借这个机会做点什么,好在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自己。

 要知道,他可是眼馋汪广洋的位置很久了。

 大明原有两个丞相,一个是左丞相李善长,一个右丞相徐达。

 朱元璋本意是让两人互相牵制。

 但徐达压根不接招,朱元璋也没办法,就把右丞相的位置给了汪广洋。

 胡惟庸想更进一步,但他上面就只剩下丞相了。

 他自然不敢抢李善长的位置,那就只能抢汪广洋的了。

 胡惟庸是压根就没把汪广洋当个人。

 在他看来,汪广洋也就入伙比较早,才爬到今天这个位置。

 实际能力完全不如自己。

 将他挤下来并不是特别难。

 但现在他缺一个契机,让自己进入朱元璋的视线。

 毕竟丞相这个位置,能力大小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皇帝的想法。

 皇帝将你列入考虑范围,那你能力只要不差,就有机会上。

 在皇帝心里,你压根就不在考虑范围内,那么就是能力再强也没用。

 很显然,现在他并不在皇帝的考虑范围内。

 必须得找个机会,获得皇帝的赏识。

 只是这样的机会不好找。

 当然,他也不认为马钰这事儿,就能让自己进入皇帝视野。

 可有枣没枣敲两杆子总是没错的。

 只是在听到马钰绝食的消息后,他敏锐的察觉到情况有异常,才决定稳一手。

 现在他非常庆幸,还好自己机灵,否则这事儿就弄巧成拙了。

 不过,朱元璋的反应,并没有完全阻止大家对马钰的弹劾。

 不少人反而更加兴奋,非要弹劾一下。

 所以退朝后,依然有很多奏疏被送到了朱元璋的桌案上。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过是为了博取名声罢了,那咱就成全他们。”

 于是下令让锦衣卫去调查了几个弹劾比较积极,又有污点的官吏。

 很快锦衣卫就拿到了确凿证据,几人全部被抄家处死。

 这一下群臣终于知道了皇帝的决心,不敢再弹劾此事。

 ——

 不过马钰自己对这事儿,已经完全不在乎了。

 他是在第二天半夜苏醒的。

 睁开眼睛看到的却不是自己想要见到的环境和人,让他非常失望。

 没想到当面嘲讽,朱元璋都能忍住不杀自己。

 实

在超出了自己对他的认知。

 可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开心。

 第一个发现他苏醒的,是朱樉。

 马皇后一天一夜没睡,今天晚上在大家的劝说下,去隔壁休息了。

 朱樉力排众议,接手了这个工作。

 每隔一会儿,他都会过来看一眼。

 等半夜,他再次提着灯笼过来的时候,看到马钰紧闭的双目竟然睁开了。

 并冲他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

 他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

 天知道这些天他有多担心。

 看着他这副样子,马钰也非常感动。

 虽然他不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但想来定然发生了不少事情。

 而朱樉性格要强,轻易不会落泪。

 现在竟然如此,显然是真正牵挂自己。

 人生有这样一个知己,足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