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什么叫高情商(后仰)(第3页)
“咱在想,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
朱标略微一想就明白了,道:“您是想引蛇出洞?借此打击倭寇和张士诚馀孽?”
朱元璋颌首道:“对,你以为如何?”
朱标思索片刻,才说道:“可以一试,靖海将军吴桢在泉州练兵也有一年了,正好检验一下成果。”
朱元璋笑道:“不错,与我所想一般,不过具体如何实施还有待商榨。”
“等老二那边有进一步消息传来,再做决定吧。”
朱标也点点头:“最好让二弟试试看能不能收买几个眼线,拿到更多的情报。”
朱元璋说道:“你给他传个消息吧,告诉他一定要小心,不能打草惊蛇。”
朱标应了一声,表示明白。
接着朱元璋又说道:“不过不论我们做什么,都是时候封赏功臣了。”
现在除了辽东、西域、川蜀、云南,天下基本已经落入大明之手,功臣们都望眼欲穿等着封赏再拖下去,他们就该有意见了。
更何况,朝廷要大变革,依仗就是出身底层的军功集团。
只有将他们彻底绑在皇家这条船上,他们才会和朝廷一起打击地方豪强。
乃至支持朝廷打压儒家。
而绑定军功集团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爵位。
朱标再次点头,说道:“此时大封功臣,也能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行动打掩护。”
“可谓是一举多得。”
封赏功臣之事,年初就开始筹备了。
只是大明得天下前后用了十馀年,这期间的军功是很难计算的。
割据应天时期还好说,那会儿朱元璋已经有了争天下的准备,军功资料记录比较齐全。
直接翻军功薄就能确定的七七八八。
麻烦的是早期,那会儿大家就是为了活命,谁也没想过争天下什么的。
所以也就没有专门
记录过军功,或者是记录不全面。
本就不多的资料,又在几次转移的过程中丢失了一部分。
所以这部分军功计算很困难,只能一个个去核对。
经过半年多的统计,也就在前几天,才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
就这,也不敢确保就没有遗漏。
但也没办法,真有遗漏也只能等后面确定了再补上。
于是就在十月十五这天,朱元璋终于颁布了册封功臣的旨意。
朝廷还举办了隆重的册封大典。
皇帝、皇后、太子,以及诸亲王,全部参加。
受封功臣集体参拜了皇帝、皇后和太子。
然后礼部将制作好的册封诏书、印信、服饰等,颁发给功臣。
又经过一系列的礼仪,庆典才算结束。
事实上,真正能来参加册封典礼的功臣,连一半都不到。
大部分将领,都在外面执行任务。
比如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吴桢等人,都只能遥领。
不过毕竟是大喜事,朱元璋还是派出了使节,去各军宣布封赏诏书。
这也是刺激军心的一种手段。
正如他们所料,册封功臣之事,瞬间就压过了所有话题,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大街小巷,有关系没关系的人,都在热烈的讨论此事。
不少人都生出了,参军赚取军功改变命运的想法。
马八爷、阿鲁温两人穿着粗布麻衣,和一群老头讨论着封赏的事情。
言语里对受封功臣充满了羡慕和向往。
嗯,他们两个是假冒身份出来玩的,大家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只以为是住在城里的普通人家。
阿鲁温一开始还有些放不开手脚,但慢慢也就习惯了,每日出门比马八爷还积极。
酒也基本戒了,身体肉眼可见的变好。
这也让王敏对马钰更加感激此时,两个老头和普通百姓一样,言语里满是对功臣的羡慕。
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将孩子送到军队立功。
“咱们世代都是泥腿子,除了一条烂命什么都没有。”
“豁出去搏个封妻荫子,几代人的富贵都不愁了。”
“危险?干啥没有危险,如果不危险能轮得到我们?
1
“也就是乱世刚结束,再过个几十年,怕是咱们老百姓连卖命的机会都没有喽。”
民间尚且如此,军队就更别提了。
得到封赏的个个都热泪盈眶,朝着皇宫方向叩头谢恩。
没有得到封赏的,眼珠子都红了。
恨不得马上就出现一个强敌,大家杀过去搏一个军功。
获得封赏的人里面,有两个人表现比较特殊。
一个是刘伯温,他是自家知自家事,对于最后能封侯确实非常意外。
要说不感动那是假的。
或许自己对皇帝真的有误解?
不过不管怎么说,自己先晋升丞相,后册封侯爵,理应以死报国,
但内心里也有些无奈,以后有些麻烦,是真的没法躲了。
只希望皇帝不要沉迷权术,能堂堂正正治国。
另一个就是李善长,国公的爵位下来后,他心中最后一块石头也落地了。
虽然和皇帝有点误会,但自己依然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
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是谁都取代不了的。
不过想起凤阳皇城那边的事情,他也是恨的牙痒痒。
本以为就是克扣点钱粮,没想到他们竟然背着自己盗卖皇城材料。
如果不是老夫和皇帝感情深厚,这次真的要被你们这群蠢货给连累了。
还想让老夫救你们,我呸,老夫恨不得将你们碎尸万段。
不过这事儿很敏
感,皇帝已经非常生气。
得把国子六学的事情弄好,缓和与皇帝的关系。
对于册封,也有人不满意。
那就是部分高门大户出来的读书人。
大明的勋贵都是些什么人,一看一个泥腿子。
放在其他时候,这些人见了我们,都得跪着说话。
现在靠着军功,竟然爬到了我们头上。
哼,不过是沐猴而冠,等着看你们出丑。
等天下一统文进武退,这天下还是得靠我们来治理,
到时看你们还风光不风光。
就在世人的注意力被封赏吸引的时候,锦衣卫悄悄的对名单上的人完成了筛查。
拿到详细的情报后,朱元璋终于给驻扎在南方各地的驻军,下达了旨意。
同时也给各布政使传了一道手谕,让他们配合军队行动,同时想办法安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