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阿斗,不用人扶逆风的蝉
第112章 豫章危机(第2页)
除了顾邵,其他南昌和豫章官员大多都是本土士族,情愿归顺,一切职位暂时照旧。
黄忠命刘封守城,关兴巡逻,马忠去劝说俘虏,现在兵力不足,只有从降军中挑选。
翌日庞林赶到南昌,暂代郡守之职,与黄忠商议道:“豫章钟灵毓秀,郡中人士尚清节,虽为吴所并,然故郡之人常以汉域言之。故豫章大姓,如徐、熊等,不显于吴,因其不受吴征也。向者豫章多有民叛,不服孙氏者极多,请将军发榜招贤,必有俊杰来投。”
“此计甚善!”黄忠想起马忠的那些话,深以为然,抚须道:“豫章人杰地灵,豪将多在民间,可同召募各地豪杰以增兵力。”
庞林笑道:“世子说过,让我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诸豪杰为东吴所惮,以军相逼,多次征缴。我却用之,足见大汉人心所向。”
二人商议已定,次日便再发招贤榜,征辟心存汉室者前来应征,量才录用。
同时派南昌官吏到附近招募豪杰草寇,愿弃恶从善者既往不咎,或征召入伍,或分配田地。
消息传出,豫章郡内震动,不少名士各自相聚,议论此事,那些被逼迫进山逃难的百姓闻风而至。
————————
柴桑北临大江,南倚庐山,东望鄱阳,有吴头楚尾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孙权割据江东后,拜周瑜为水军大都督,于鄱阳湖大练水军,成为东吴江防要塞。
赤壁之战后东吴取江夏,谋荆州,从陆口到柴桑,成为东吴水军最重要的防线。
柴桑连接荆州与江东,不仅是抵御江北曹军的屏障,更是攻防转换的枢纽。
自吕蒙任大都督后,重点驻防陆口,建设水寨,柴桑虽然不如先前重要,但也要水路往江夏调兵运粮,依然有重兵把守。
但自从去年出兵以来,接连三次调兵,柴桑的水军钱粮被抽调一空,多年积蓄根本不够支撑连年大战。
随着吕蒙兵败,孙权被困,江东形势愈发危急,一月前江夏又来求援,张昭等人欲再从柴桑调兵,命养病的甘宁亲自带兵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