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救与不救

朱才按照朱治吩咐,传令调回周鲂、王惇兵马,准备全力守宛陵吸引蜀军。

孙盛则带五百精兵潜伏于外,等赵云大军渡过溧水,便毁掉所有浮桥,截断江东消息。

宛陵毕竟是郡治,这些年储备充足,蜀军兵力最多三万余,坚守半年不成问题。

果然伏兵撤去次日,蜀军便到了宛陵,芜湖水军也兵分两路而来,将宛陵三面围住。

刘禅先派东吴将领全琮、孙桓、骆统上前劝降,都被朱才骂退,几人都对这顽固的父子大为不满。

又过两日,孙策之子孙绍运粮至,再去劝说,朱才非但不降,反骂孙绍认贼作父,不配做孙家子弟。

孙桓怒道:“吴侯都投降了,我孙氏子弟尚知体恤百姓,为大局着想,同心灭曹兴汉,关他朱家屁事。”

刘禅笑道:“朱家现在是骑虎难下,不得已而为之了。”

不管朱治是怎么被孙暠说服的,但现在他已经没有退路,如果此时投降,虎头蛇尾反而会被人所笑。

到头来风评还不如顾雍这些直接投降的,只有一条路走到黑,才能保住晚节。

孙绍叹道:“朱君忠义,却不该听信孙暠谗言,连累诸多无辜将士和百姓。”

对于朱治的行为,刘禅其实也不好评价,站在蜀汉的角度,这就是个不识时务的老顽固,但站在东吴角度,何尝又不是一位忠义老臣?

不过东吴的尴尬也在于此,孙氏的政治目的一直都不明确,前期孙策是为求存。

到了孙权手里,前期匡扶汉室,后期成了大魏吴王,最后才称帝自立,从来不具备正统性。

这也让江东文武大臣摇摆不定,没有一个信念支撑他们去坚持目标,哪怕想舍生取义,也找不到目标。

曹魏的淮南三叛,蜀汉的姜维以身入局,都是为了朝廷,而朱治的举动,就略显尴尬。

赵云道:“既如此,那就按计划行事吧!”

刘禅点头,命赵云领兵往故鄣进发,直取朱治老巢,擒贼擒王。

这次之所以亲自来丹阳,除了不想与那些世家豪族拉扯之外,刘禅也是为了锻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