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改革府兵(第2页)

 之前的考举制之所以没能实施,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李恪:“我一直在担忧东北的状况,那里胡人众多,汉人稀少。吐谷浑能在营州掀起风浪,与此有很大关系。” 

 “虽然我推行了让胡人南迁到江南的政策,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最近我想到了一个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这不仅能解决东北问题,还能稳固大唐的府兵制。” 

 李恪对东北的忧虑,在场众人都清楚。 

 所以,营州一战后,文武都默认了对杂胡的压制。 

 因此,当李恪提出想要制定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众人并不感到意外。 

 但当他说这个策略还能稳固府兵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府兵制是大唐的基本国策之一,尽管目前没能维持,但李二等人清楚,这种状况不会长久。 

 关中地区已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建国初期,由于战乱,人口众多而土地稀少,府兵制还能勉强维持。 

 然而现在,趋势已明显,豪族正在大量吞并土地,连府兵家庭都不再稳固。 

 青壮年劳力长期在外,家中老弱难以应对田地的耕作。 

 “如果你们不同意这个策略,我就不会再在朝会上提起。” 

 这是李恪在多次碰壁后领悟到的教训。 

 作为君主,权力也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 

 提出的具体政策,很难获得大臣们的支持。 

 如果政策屡遭否决,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漏洞,都会损害威信。 

 这对于皇帝来说,不能接受。 

 房玄龄一脸恭敬道:“请殿下不吝赐教。” 

 李恪点头,取出几份手稿,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众人快速浏览,心中暗自揣摩。 

 “第一件事,我要给那荒蛮地的移民赏赐良田,以鼓励农耕,开垦荒地,修筑道路与水利。” 

 李二眉头一挑,带着几分戏谑。 

 “你这是打算将府兵未来的田地都放在那冰天雪地的鬼地方?此计,不甚高明啊。” 

 东北是一片寒风凛冽、荒凉无垠之地,若李恪真如此打算,府兵们岂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