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黄金啊(第2页)

 这些人已经贫困到愿意做上门女婿,到东北开垦土地,应该能够适应。 

 只要李恪在位,他就要确保超过百万汉人在那定居,这样才能彻底控制该地区。 

 然而,东北环境艰苦,尽管李恪打击士族,将河北很多佃户送过去,但大唐民间愿意主动前往的人依然寥寥无几。 

 除了关中的一些贫困百姓,就只剩下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兵,这远远没有达到李恪的预期。 

 李恪心里明白,这事儿不能拖太久,真要拖个几十年、上百年,保不齐那边的胡人又会闹起来。 

 那里到处都是胡人的部族,光靠军事手段,不太好使,还得用文化、政治的方法,让胡人逐渐变成汉人。 

 “嗯,还得加强联系,两边经济往来多了,那边的离心力才会慢慢减小。” 

 李恪沉思着。 

 同时,他也挺庆幸的,现在还是唐初,整个河北道都是富饶之地,排名天下前列。 

 要是换作其他时候,想要支持朝廷开发东北的策略,可就难了。 

 因为,关中的粮食本身就不够吃,更别提把粮食从关中运到东北了。 

 想到这,李恪意识到,迁都是刻不容缓的事。 

 长京不再适合作为大唐的中心。 

 关中人口密集,经过长期开发,土地无法支撑京都的需求。 

 长京仅能作为对西域和中亚的军事基地。 

 通过大运河向长京运粮,成本远不如洛京。 

 李恪觉得,有水泥这些新技术,只要全国修路,肯定能让新征服的土地彻底归入大唐的版图,给后代留下万年根基! 

 只要大唐能控制住曼族新城、远东这些地方,那大唐各地区就能安定,叛乱什么的应该就不会再有了。 

 至于西南吐蕃…… 

 只要在那里建个城池,把它限制在高原上,其实对大唐的威胁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就怕吐蕃四处乱窜,跑到大唐抢东西,搞个以战养战。 

 不过只要他们出不了高原,就凭那点贫瘠的土地,根本养不出军事强国,更别说军事大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