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不适合种地(第3页)

 他还提到,冬天时的土地会冻结,春夏又变成沼泽。 

 等张大达把他知道的所有信息都讲完后,李恪也感觉有点累了,就让他下去了。 

 当然,给他点奖励是必不可少的,升官发财都是应该的。 

 张大达离开后,李恪靠在龙椅上苦笑。 

 说实话,如果辽东真像后来那样变成北大仓,那中原王朝这几千年怎么可能会看不上那地方? 

 现在松嫩平原这些地方,其实并不适合种地。 

 到处都是半米深的草根,乱七八糟的,就算张大达他们拿刀砍,也难除根。 

 这还只是地面的部分,地下的根茎就更别提了。 

 如果靠牛马耕地,就算累死,也开垦不出几亩地。这种地得等到拖拉机出现,才能真正开发。 

 再说沼泽地,又臭又危险,人要是不小心陷进去,就完了。 

 里面还有死老鼠和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的虫子。 

 张大达他们出发的时候,正直夏天,那会儿蚊虫特别多,要不是准备工作做得充足,半路上可能就得损失一大批人。 

 李恪不是一无所知的人,一听张大达描述沼泽地,立马就联想到了后世可怕的疾病。 

 谁能保证沼泽里没有那些带病的虫子? 

 至于用火烧荒地,太扯了。 

 沼泽那么大,水汽又重,没有石油根本烧不起来。 

 估计火刚点着,就让水汽给浇灭了。 

 搞了半天,这件事也只能是李恪的幻想了。 

 说不定现在整个后世的东三省,能开发的也就环渤海那一带了吧。 

 再往里面走,或许只能养养马、养养羊,当个牧场了吧? 

 至少现在李恪手头有技术,冬天牧场的牛羊不会饿着冻着了。 

 虽然畜牧业不如种地那么稳定,但也得一步一步来不是么? 

 这样一来,原本打算把勋贵们的赐田转到辽东的计划,得暂时搁置了。 

 这事儿要是做了,会让大唐的勋贵们心寒的,他不能那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