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热潮(第2页)

 所以,在李恪面前提这些,无疑是自寻死路。 

 两县令犹豫不决了半天,最终还是退了出去。 

 李恪自然清楚,这两县令只是这场游戏里的替罪羊。 

 这段时间,虽然看起来李恪没太大动作。 

 但别忘了,关中有他的一大帮军队。 

 民间的风吹草动,李恪比那两个县令清楚多了。 

 勋贵们表面上推三阻四,实际上和世家勾结,想要隐瞒延津金矿的事。 

 他们可不是单纯想让百姓没汤喝。 

 关键在于他们自己手下人也缺得很,尤其是刚发财的勋贵,哪有千年世家那么多佃户、奴仆。 

 他们想要去辽东开矿,缺人手,就只能从民间拉人过去淘金。 

 关陇的世家们其实也心里有数,李恪这是下定决心要削弱世家的势力了。 

 这段时间,无数人上奏给李恪,希望他在河北道停止政策。 

 言下之意就是“陛下,你已经做得够多了”。 

 但李恪却假装看不见,还是一直加大力度清算河北道的问题。 

 有人因为这个辞职回家,李恪也不怕,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堆稍微懂点文字的人,就让他们当官。 

 还有参加明算、明法科举的士子,原本苦熬十年都不一定能被吏部选上,但李恪却直接把他们从角落里拉出来,丢进官场。 

 本来大家还想看李恪的笑话,但他就是靠着这些人,愣是没让各地出乱子。 

 这一下,世家们是真的慌了。 

 原来,朝廷治理百姓完全可以不用他们,那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靠那几百、上千年的土地积累? 

 还是靠那点名声? 

 这些在李恪面前都不管用了。 

 他用最凶狠的态度,直接把世家们身上的文化外衣给撕开了。 

 也让将领们看到,这些世家没啥了不起,他们能干的,普通人也能干。 

 这一眨眼,士气竟然还提升了,不少人都想着退伍后去地方上当个小官。 

 这也算是李恪一系列操作带来的副作用。 

 裴耶也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才果断把西眷房分了出去,响应李恪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