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都往关外逃(第2页)

 这些百姓甚至冬天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就揣着口袋里的几个铜板,往每天开往涿郡的水师那儿奔去。 

 现在运河里的水师,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忙把这些百姓运送到饶乐。 

 虽然水师不停说船已经坐不下了,但百姓还是要硬挤上去,甚至有时候会掉水里。 

 李恪躺在床上,听秦菲儿给他念那些从各地送来的奏折。 

 这已经成了他放松的一种方式。 

 大唐没有规定后宫不能干政,秦菲儿也不是那种不懂事的人,所以李恪就爱偷这个懒。 

 自从延津的消息传遍天下,只要交通方便、消息灵通的地方,都出现了移民潮。 

 一大堆绿林好汉、穷苦百姓、犯了罪的官员和秃驴,都开始迁移。 

 秃驴和犯罪的官员还好,有官府统一安排,不怕路上有人打劫。 

 但绿林好汉和普通百姓就不一样了,这些人上路时,大多都是口袋里没几个铜板。 

 走在路上,变成劫匪抢上一票也是常有的事。 

 一时间,大唐各地的治安状况变得很糟糕,很多地方官员纷纷上奏,向李恪请罪。 

 李恪倒不觉得有什么,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等这些人搬到饶乐后,内地各道的治安情况肯定会有所改善。 

 绿林好汉的情况就不多说了,那些敢于去辽东搏一搏的百姓,大部分都是生活困苦,挣扎在贫困线上的。 

 如果不给他们一线希望,让他们一直这么穷下去,说不定会引发起义。 

 别以为盛世就不会有农民起义,这事其实挺常见的,只是能闹出大动静的是少数。 

 李恪听着听着,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打断了秦菲儿的话。 

 “这篇奏折让我看看。” 

 一看之下,李恪心里有点儿想笑,这还真是有点意思。 

 那是来自齐鲁豪强联名递上来的奏折,也不知道他们是通过什么关系,居然能送到宫里来。 

 本来李恪以为齐鲁的奏折都是抱怨的,毕竟他让魏征在河北道做的事情,对当地上层人士影响挺大的,这个李恪心里是有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