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跟天子走不吃亏(第2页)

 有了军功,对百姓也有利,谁敢反对? 

 不说别的,就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在当地种棉花,给大唐带来了多少好处? 

 北方百姓对李恪感恩戴德,西域的百姓也从中获利,对大唐的统治心满意足。′s·a~n,s+a^n_y+q/.-c*o*m+ 

 再加上打通西域,和波斯等国做贸易,大唐得到的更多。 

 从船厂回来后,萧禹的脑子里一直想着船厂的情景和捕鲸业的暴利。 

 他坐在书桌前想了很久,最后拿起笔写了一封信,让家仆带回京城给儿子。 

 萧禹现在想的不是别的,杜荷都能混出样子,他儿子不能不努力。 

 哪怕让他去捕鲸,或者加入水师,也没坏处。 

 就算儿子不情愿,萧禹也要逼他去。 

 跟天子走的人,绝对不吃亏。 

 看看河东裴氏,他们在天子整治河北士族时,率先响应号召,现在天子给了他们一座水泥工坊。 

 还有松漠的金矿,也大方地给了子民,朝廷只收税,让他们自己开采。 

 当年,杜荷、房遗爱他们被李恪赶出京城,萧禹的儿子还笑话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 

 但现在不到两年,杜荷在松漠做出了大事业,一个捕鲸船就值四百金! 

 想想杜荷赚了多少,萧禹现在都有点后悔,当时怎么没把儿子一起打发到松漠。 

 所以萧禹给儿子写信,让他变卖自家的田产,凑也要凑够四百金,向水师预定一艘捕鲸船。 

 反正这也算是响应了陛下的号召,勋臣家中也不占据大量的土地,生活所需从商事上找。 

 而且萧禹很清楚,这捕鲸船恐怕越往后会越难定到。 

 如果真的有那么暴利,只用等到半年后,杜荷用捕鲸船赚取了巨量财富,又有哪一家能按捺的住对钱财的渴望呢? 

 拖到后面,恐怕就只能租到由楼船改建的捕鲸船了,这样的船虽然也不错,但怎么能和今天萧禹见到的船相比? 

 更何况,萧禹相信,只要朝中的勋贵们不傻,就一定会拼命的挤压那些想要投身捕鲸业的人。 

 弄到最后,说不定只有开国的勋臣们能有这样的资格,就是那些河北士族和部分没有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