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欠教训

 京兆尹又是一通教训,再三警告后,才慢慢带着狱卒们离开。′s·a~n,s+a^n_y+q/.-c*o*m+

 走之前,还让他们明天天黑之前把赔偿交上。

 而此刻,皇宫。

 “菲儿,咱们是不是该从护龙卫中挑几个精英出来,专门盯着一些人啊?”

 李恪语气严肃道。

 他觉得,如果要成为一个权力集中的皇帝,现在这些权力分散的情况不行。

 这时代的皇帝权力受限,有五姓七望这些势力在旁边看着。

 再加上臣子和皇帝的关系,臣子的权力太大了,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省六部在那,皇帝甚至不用亲自出面,朝廷也能正常运转。

 “专门盯着一些人?”

 秦菲儿有些吃惊。

 “对。”

 “比如皇亲国戚,朝中大臣。”

 “不管大事小事,都记录下来。”

 李恪道。

 他突然想起了明朝的锦衣卫。

 朱元璋搞锦衣卫,是因为那些开国功臣太不给他面子。

 他想知道这些人背着他都在搞什么,好掌握他们的底细,方便处理。

 如果现在就搞个锦衣卫出来,那皇权不就集中多了?

 “陛下,这恐怕不妥吧?”

 “那可是皇亲国戚和朝中大臣。”

 秦菲儿有点震惊。¨3¢8+k+a·n+s\h·u′.*n!e\t-

 李恪的意思是要监视皇亲国戚和朝廷命官。

 万一被发现了,那些人能乐意么?

 到时候大家都会觉得没有隐私,没有自由。

 长期下去,对朝廷的发展不利,君臣之间会有隔阂。

 大家都会担心被皇帝抓到什么小辫子。

 “或许是不妥。”

 “但长远来看,也未尝不是一个策略。”

 李恪沉默了一会儿,道。

 好不好,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如果用得好,那是个厉害的机构。

 能让下面的人害怕,做事不敢太过分。

 唐朝初期几乎没有贪官,但后来就越来越多了。

 现在建立锦衣卫,或许以后能少些这种事。

 “陛下,这事儿先缓缓如何?”

 “现在最重要的是武举和天竺的问题。”

 “等这件事解决了,再考虑要不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