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泸州老叫
第453章 往南发展(第3页)
只要保持这个水平,大唐想怎么赚他们的钱,就怎么赚。
“那我们支持你的决定,陛下。”
陈柏鞠了个躬,表示决定支持李恪的选择。
虽然把三十万吐蕃人安置在岭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稳定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没办法解决,可以想其他办法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好,那就来聊聊怎么向南发展吧。”
李恪满意地点了点头。
岭南的发展议题从此刻起就被提上日程。
未来岭南能否比得上后世的珠三角,就要看他是否努力了。
“陛下,我觉得无论哪里,农业都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开挖灵渠,建个运河,让岭南的人民能大力开垦荒地,确保粮食供应。”
房玄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粮食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大唐虽然每年都有粮食剩余,但自古以来,粮食问题始终让大家担忧。
谁都不想生活在饥饿中。
“你说得对。”
“那就修一条长渠,从京城出发,贯穿岭南,连通关内道、山南道、江南道和岭南道这四大区域。”
李恪说道。
京城位于关内道,从京城到岭南,正好经过这四个区域。
虽然现在大唐以省为单位,但李恪更习惯用“道”来描述地区。
“这么长?”
“那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侯君集惊讶地叫了起来。
规划一条灵渠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这么长,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只要能修成,都不是问题。”
“我们可以征召吐蕃百姓和愿意参与的百姓,保证他们的日常饮食和基本报酬,这样就没问题了。”
李恪并不在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他在乎的是能不能真的修通这条灵渠,能不能达到那么远的地方。这是一个大工程,如果修不成,就浪费大了。
“我们可以先用模板来确定是否能够开凿。”
陈柏道。
隋炀帝时期曾经开凿过运河,他对这个有所了解,知道怎么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