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不那么害怕大唐了(第2页)

 真正经商的商人才会知道,路通了,真的能够带动财富,能够致富。 

 但朝廷的想法,他们也没法说啥,只能听吐谷浑高层的意见。 

 在吐谷浑,商人根本没有发言权,情况比大唐还没解放士农工商的时候还要糟糕。¨5′0′2_t¨x^t\.,c\o·m/ 

 不过因为这群商人的关系,吐谷浑底层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声音。 

 很快,大唐就收到了回信。 

 然后三省六部也很快传出了新的消息:“要是不同意,就是当我们大唐不存在,你们吐谷浑高层好好考虑清楚再回话。” 

 与此同时,大唐的商人队伍开始在吐谷浑境内宣传,一股新的声音出现了。 

 做生意的吐谷浑人开始提出意见,觉得修路能帮助他们致富,希望朝廷能修条路。 

 在大唐间谍的鼓动下,还有一些激进的百姓喊着要修路,想过上好日子。 

 他们看到大唐的百姓生活得好,受了大唐商人的煽动,知道大唐的百姓过得有多幸福。 

 最后,吐谷浑高层害怕大唐,也顶不住底层人民的压力,同意了修路的事。 

 于是大唐开始修路,从边境城市出发,一直修到吐谷浑王城。 

 吐谷浑是游牧民族,住的地方不固定,但大唐不在乎,只要修一条直路就行。 

 这个工程相当大。 

 大唐不仅招了自家百姓,还招了吐谷浑的百姓一起干。 

 修路过程中,大唐掌握了吐谷浑的不少消息,了解了很多内幕。 

 在大批人手的努力下,路修得飞快,很快就开出了一条道路,然后大唐开始铺水泥。 

 一条水泥路迅速从大唐的边境城市延伸到吐谷浑王城,黑漆漆的,看着让人心里有点慌。 

 但用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这种路真的很实用,不管下雨还是什么时候都能走。 

 而且大唐的三轮车和单车都开进了吐谷浑,骑在上面特别方便,比他们的战马还要便利一些。 

 更多的吐谷浑百姓注意到了水泥路。 

 西突厥和薛延陀两国也在关注,他们一直都在盯着。 

 慕容在同意大唐修路的时候,还和他们商量过。 

 最后他们也都同意了,才决定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