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观厂(第3页)

他们之前竟然不知道,看来之前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太少了。 

 以后得派人多出去探探,弄清楚松漠这片土地上到底还有什么宝贝,没准还能再发现个金矿。 

 江南道。 

 聚集了不少船匠。 

 萧禹对这里早就感兴趣了,毕竟他是江南人,在这边人脉挺广。 

 之前也零零星星听说过,去年水师衙门从这里提走了三艘大船,杜荷就是用这样的船去邪马台抓奴隶的。 

 现在萧禹终于有机会来江南。 

 到了江南后,他惊喜发现,江南已经慢慢发展起来了,比以前好多了。 

 说不定再过几十年,这里就会变成大唐的新粮仓。 

 而且江南的商贸也快要赶上关中了。 

 关中是因为京城在那,是帝都,人口流动大,商贸自然发达。 

 江南就不同了,完全是靠它自己的自然条件。 

 江南水网密布,但之前没好好修整,容易泛滥,也难以利用。 

 现在李恪到处建水利工程,让战俘们忙得要死,江南的水网条件改善了不少。 

 借着这个优势,中原的粮食、丝绸、盐,草原的耕牛,都通过江南不断流向岭南和黔中道。 

 而黔中和岭南的香料、象牙、珍珠、糖料等,也不断流入江南,再从江南转到京城。 

 江南道作为中转站,占尽了天时地利,更别提本身就不错的农业了。 

 这种情况让萧禹松了一口气。 

 之前岭南几乎都在冯盎的控制下,他对大唐称臣了,但毕竟是个隐患。 

 大唐当初考虑到远征成本高,加上冯盎在岭南的影响大,只能妥协。 

 但大唐的大臣们哪个不对冯盎有所防备? 

 现在,这些地方的经济联系更紧密了,大唐对岭南、黔中的控制也更牢固了。 

 等冯盎一死,大唐有的是办法在岭南动手,可能不到百年,冯家的影响力就会在岭南消失。 

 在未来的日子里,岭南、剑南等地应该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争了,这对大唐来说是件好事。 

 可以说自从大唐立国以来,一直在征战,四面八方都打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