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修罗场(第2页)

他终究抬起头,声音一如既往冷静坚定:

“将摄政太后,幽禁宫中。”

“由金吾卫昼夜守护,三日后,正式罢免摄政之权,交由朝堂审议,入宗室宗谱削籍。”

“从今往后,东辰,不再有摄政太后。”

……

静华殿一役后,东辰宫廷风向陡转。

朝中群臣得知太后潜信邪教、囚禁皇嗣、弑君害后之举,哗然震动。昔日附庸太后之人惶惶不可终日,争相倒戈,而原先一直隐忍沉默的重臣们终于迎来扬眉吐气的机会。

永康王耶律阮临危不乱,先以“暂摄朝政”为由,稳定内外动荡;再命金吾卫查抄太后府邸,抚恤忠臣遗族,封存地宫邪术遗迹,昭告天下:摄政太后沉迷妖道,已遭贬黜。

他一面笼络民心,一面约束禁军。最关键的一步,是他亲自上朝,面向百官宣读了人皇王遗诏——那封诏书本为人皇生前密令,原本藏于藏书阁,由白衍初在太后地宫中意外发现,现已核实笔迹确凿无疑。诏中明言,若朕有不测,可令皇子耶律阮代为继统。

一纸诏书,顿时令群臣哗然,却无人敢质疑其合法性。

曾经多疑的老臣再不犹豫,纷纷奏请立永康王为太子,代承国祚。数日之内,耶律阮坐镇中枢,兵权、朝权、民心三者一一在握。登基之事,已只是时间问题。

他没有急于即位,而是选择以“太子监国”之名稳扎稳打,一边整肃旧政,一边重修宫规,昭示天下:东辰天命已正,昏乱已清。

待到大辽使节团整装待返之时,耶律阮亲自送至国门,礼仪周全,声势浩大。

春光正好,旌旗招展。他一身玄金王服,风采照人。临别之际,他踱步至萧钰面前,长身玉立,眼含柔意。

“云昭郡主——”

他声音温和,仿若春日拂面,“你来东辰,是孤最好的缘分。”

“你是我东辰的太阳,孤的启明星。如今宫廷安稳,朝野齐心……若你愿意,留下可好?”

萧钰愣了一下,旋即回神,嘴角微扬,掩饰尴尬地一笑,耐着性子正要开口婉拒,身侧忽然响起一道清冷男声:

“启明星虽好,若是未曾问过日月,可就要坠了。”

众人回头,正见耶律屋质披玄貂立于车前,神情淡漠。大辽战袍在风中猎猎生威,眼神却沉如夜潭,冷冷扫过耶律阮,又落回萧钰身上,像在问,又像在审。

“你是帝国册封的郡主,是与本世子订有婚约之人。”

“若要择良婿,起码也得退婚书再说。”

东辰太子耶律阮眉头轻蹙,却不动怒,只微笑道:

“慎隐大人此言差矣。郡主为东辰振兴,稳固国本,当享本国礼遇。我心悦佳人,求娶之意,也不过是君子正求。”

话锋含蓄,却寸步不让。

萧钰冷眼旁观,正想着要如何缓和时,又听另一道声音淡淡响起:

“郡主是郡主,却也不是物件。说得好像谁都能提亲似的。”

众人一怔。那声音不高不低,却如刀削风剪,带着些许不耐烦的讽意。

“白衍初”站在最后,低眉斜睨,唇角噙着一丝冷笑,像是在自嘲,又像在讥讽两人:

“说到底,她不过是你们朝堂上的筹码。”

耶律阮脸色一凝,耶律屋质眉峰微沉。

而萧钰看着这三位:一国太子、帝国权臣、鬼王之身的巫族少主,就像看三颗即将引爆的雷,突然间有些无言。

她额角隐隐作痛,心想着再这么打下去,怕是她今天都甭想落个清静了。

叹一口气,嘴角勾出一丝冷淡又玩味的笑,先是对着东辰太子:

“殿下厚爱,萧钰铭感于心。”

她顿了顿,眼中浮出一丝狡黠,又似玩笑似认真:

“不过我这一生,怕是与启明星命里犯冲,担心照着照着,便掉下来砸了谁。”

耶律阮一怔,随即也跟着笑了。未再强求,只微微颔首,眼中神色复杂。

“至于慎隐大人……”她牵引缰绳,调转了马头,来到对方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