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冬日里的暖阳哟
第六十一章 家都没了,凭啥保大明?(第2页)
大明王朝武将兵卒的地位,到了中晚期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是还不如窝囊无比的宋朝。
在孙承宗的眼里,有兵部和地方官员的节制,那些丘八不可能有机会翻天。
既然没有了这个隐患,那么从当地征召出来的士兵,相比于客军更加的有战斗力,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良策。
“哈哈,孙师傅说的是,倒是朕忘了,我大明的将士,确实被朝廷给死死压制着。
于是乎朝廷每年调拨给辽东的钱粮,都还没有出去京师,甚至是还没有出国库,就能被克扣掉将近一大半。
而这剩下的小半钱粮,在经过层层过手之后,真正能分到士兵手里的,恐怕已经是百不存一了吧?
这条所谓的良策,看似辽东的百姓被朝廷武装起来保家卫国,可实际上他们的日子,不会比那些卫所兵好到哪里去。
最后辽东的青壮都被拉到了军营里,却根本得不到本应该属于他的粮饷,没有那些粮饷维持,一家老小连温饱都将成问题。
这是让辽人守辽土吗?那只会是逼得那些辽东百姓活不下去,最后不得不倒向有深仇大恨的建奴!”
孙承宗的信誓旦旦,让陈逸轩确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所谓的忠正官员,绝对是贪官造成危害的成百上千倍。
这位老大人实在是太过于理想化了,根本就没有考虑现实,也难怪会不顾国库空虚,提出并且实施了联堡推进之策。
“陛下,老夫也在辽东待过,士兵的粮饷确实是时有短缺,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国库这些年来一直亏空,内帑自天启四年后,也基本不再填补里面的缺额,最后只能苦一苦将士。
不过辽东的百姓,与后金的建奴皆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老酋努尔哈赤在辽东屠杀的汉人百姓,加起来何止是百万之数。
可以说无论哪个辽东百姓,都有亲人故旧死于建奴之手,如此的深仇大恨,他们怎么可能会投靠建奴?”
孙承宗对于陈逸轩说朝廷和地方上克扣军饷,想了半天后也只能是承认确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