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废除科举,百家争鸣(第3页)
“回禀陛下,此次入京的各省举子中有近百人,报名了皇家军校的入学考试。
其中有七十六名举子,并未准备参加春闱,此次入京就是为了能够考入皇家军校之中。
还有二十二人,可能是在权衡利弊之后,最终选择放弃春闱,试图通过考入皇家军校进身。
只是这些举子之中,没有一人是普通百姓出身,哪怕是其中家世最低微的举子,也是当地出名的豪商。
大半人都是朝野在职官员的子侄和孙辈,其中不乏南京官员后代,也放弃了儒家文章。
这是准备参加皇家军校入学考试的举子名单,其中他们的家世也都被臣标注出来,还请陛下过目。”
作为陈逸轩培养的情报人才,李茂源做事极为的细致,那些准备参加皇家军校入学考试的举人,祖上八代都被他查个底朝天。
“看来他们曾经的春秋大梦,如今已经是醒了,不过想要融入到新秩序之中,这点诚意可是还远远不够。”
扫了一眼李茂源递上来的那些举子名单之后,陈逸轩心中不由得有些得意起来。
这天下的大势,终归是被自己一手扭转过来,大明帝国中后期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自己手中已经开始茁壮的成长。
等上层建筑的思想得以扭转后,大明帝国将会提前进入工业革命,到时候凭借着自身庞大的人口数量,还有自己这个指路明灯,称霸世界成为第一强国指日可待。
对于名单里没有普通百姓和中小地主家庭的举子,陈逸轩也能够理解,这些人的眼界还不够开阔。
或者说就算他们心中已然明白大势所趋,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不得不选择螳臂当车。
只是这些人注定要成为这个时代的牺牲品,不光是被大势碾压成泥,还要承受自身依靠的背叛。
不同于那些普通的百姓,还有小地主乡绅举子,那些消息比较灵通,能够看到天下大势的顶级豪商和士绅们,很清楚他们已经无力回天。
哪怕是再怎么竭尽全力挣扎,也挡不住儒家衰落的命运,至于说是北上奉天靖难,那更是被他们遗忘了。
湖广行省被高迎祥攻占,张献忠在贵州杀的官员土司们胆寒,李自成虽说现在处于守势,但也占据了广西的大半府县,和广东的西南三府。
相比于当初的那份雄心壮志。他们此刻更多的诉求,已经转化为如何能保住眼下的富贵。
如今为了与流寇争夺泥腿子,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士绅们,已经不得不在南直隶与浙江,江西,和广东推行朝廷的新政。
他们心中明白,如今世道已经是变了,若是还想守着过去的老一套,没准就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这个结果陈逸轩还算满意,他也并非是嗜杀之人,能让大明帝国少流一些血,就完成改革是再好不过。
哪怕是内部还有积压的矛盾,通过对外战争转移,比让他们死在内战之中强上数百倍。